东北网6月11日讯 郭建民简介:全国著名高考志愿专家、高考指导专家,新浪网、搜学网特聘高考志愿专家;曾接受《东方时空》访谈,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做专题讲座,登上国家图书馆教育家论坛。
第一招:先进理念
学生填报志愿选择学校是考生实现自己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次重要选择。从这点出发,选学校专业时要和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紧密相连,要考虑到今后的发展。上大学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加油站而不是终点站,选学校、专业必须要考虑将来的发展。
就像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从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来讲,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由于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再加上兴趣、爱好和潜能的不同,因此反映在志愿上忌讳雷同。对于A、B两位都是620分的考生而言,A考生选择的院校和专业对他来讲是一个理想志愿,但对B考生来讲未必就适合。笔者认为一个理想的志愿应当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适合你的长远发展。(2)、你能够实现。
第二招:准备充分
做好考前准备,收集信息十分重要。
1.招生政策
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应认真研究国家、省(市)招生部门颁发的有关招生具体政策和规定。了解当年招生政策和上一年相比有什么变化,是否出台了新的举措,特别是省招生办编制下发的2008年招生计划,考生应仔细研读、弄懂,尤其是前两页的说明,更应该格外重视。
2.招生形势
了解本省招生计划和录取比例,较往年有什么变化?报考数与招生数的比例是多少?这个数字与往年相比是增加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这将对今年分数段走向产生多大影响?
3.分数段
本省近三年文理科重点、本科最低控制线是多少?自己拟报的学校和专业近三年录取的最高分是多少?最低分是多少?平均分是多少?高分学生都选择了哪些专业?分数段较低院校造成低分的原因是什么?是一直比较低还是忽高忽低?这些都必须通盘考虑,从中获取群体心理特征信息并加以仔细分析。
4.本人位置
考生所在学校近几年高考人数、实际录取数,这届学生和前两届学生相比是弱还是强?自己在学校排名的位置是多少?往届和自己名次相当的考生在高考中考了多少分?被录取到哪所院校?什么专业?
第三招:准确定位
准确定位即是找准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位置,它是填报好高考志愿的前提条件必须予以重视。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帮助定位。
(一)准确估分
1.客观题(选择题)易估分。考生在高考答卷中要避免反复涂改或减少涂改次数,以免出现记忆混淆。
2.对比较难估的主观题(二卷)部分,理科考生估分要重视过程,不能单看结果,要考虑步骤分;文科考生不要单纯比照语言形式,还应仔细研究参考答案的核心精神,即采分点。除了自己参照答案估分外,还应向任课教师,特别是曾参加过高考评卷有经验的中学教师求助,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估分。
3.估分时应心态平和,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情绪带到估分中。而对于那些平时非常自信,甚至有些自满的学生,或自我感觉高考中超常发挥的学生,容易把分估高。当自己考得不理想情绪低落时,易把分估低。从性格来讲,内向、胆小的女生容易把分估低。而一些开朗,甚至带些盲目自信的男生易把分估高。
(二)自然排队
担心估分不准的同学在给自己定位时还要结合自然排队法来帮助自己定位。
第四招:剖析自我
剖析自我即知道我是谁?填报志愿时需要考虑兴趣、志向、爱好、特长、气质、性格、身体状况、经济条件、相关科目学习成绩等多方面因素。例如,有的同学活泼开朗,有的同学沉静稳健,有的同学则是霹雳火(性格急躁),有的同学是慢郎中(慢性子)……从气质类型上看,一般来说多血质和胆汁质同学比较适合反应迅速灵活的专业,而黏液质和抑郁质考生则比较适合耐久性和细心谨慎的专业;从性格上说,新闻、外交、旅游、艺术等专业,对于性格活跃善交际、外倾型性格考生较为合适;而数学、物理等一些研究抽象理论学科,要求沉稳和毅力,则比较适合内倾型性格考生。从思维类型看,考生是动手能力强还是动脑能力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比哪个更占优势?以理工科学生为例,考生自己平时喜欢“刨根问底”,喜欢数学的逻辑证明、喜欢思考“为什么”之类的问题,这样的考生比较适合于理科,即纯理论研究。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喜欢做实验,做事喜欢按部就班,喜欢数学的计算(套用公式)等,这样的学生比较适合工科或应用性学科。
第五招:了解院校
1.了解院校沿革、归属
沿革即这个学校的历史,也就是从哪发展来的。现在许多高校合并,名称也有许多新的变化。再加上一些学校开展“生源大战”,进行了很多包装,甚至个别助学性质的学校,也同样印有非常精美的招生简章,和正规高校外表一模一样。
2.了解院校师资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和考研热升温,许多考生不满足于本科教育,希望继续深造,那么师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院校师资力量强弱应是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的首要标准,标志一所学校师资力量强弱的是有多少教授?多少博士生导师?多少两院院士?多少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多少位长江特聘学者?此外理科学生还需考虑实验条件,文科生还应关注图书馆的藏书情况。
3.了解专业
(1)所报专业学些什么?有哪些主干课程?
(2)该专业将来去向如何?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如何?发展前景如何?
(3)专业师资如何?有无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
(4)专业位置。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属于什么位置?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学科是一级重点学科还是二级重点学科。高校重点学科是专业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考生必须予以重视。
第六招:把握技巧
(一)认真填好第一志愿,同时兼顾其他志愿
第一志愿对于考生填报志愿至关重要,这是受录取体制和投档程序决定的。从投档程序上看,高考录取时招生办按志愿顺序同时向各高校提供考生档案,也就是说每批录取时招生学校在同一时间里都录取同一志愿顺序考生,录取顺序从前向后先录第一志愿,这就决定了第一志愿的重要性。但是强调第一志愿重要并非否定其他志愿的作用,其他志愿在一定条件下同样会起作用。一旦第一志愿落选,那么第二志愿、第三志愿就起作用了。因此考生在选报其他志愿时,亦应给予足够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在填报志愿时要处理好第一志愿和其他志愿之间的关系,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一般。
(二)、拉开档次形成梯度
拉开档次、形成梯度是要考生在第一志愿已选好的基础上,所选其他志愿应由高向低以20分左右一个级差呈降幂状态自然向下排列。这时既不要“平行”更不要“抬头”。
这里说的拉开档次、形成梯度有三层含义:
1.同一批次不同志愿之间需要拉开档次。
2.不同批次,相同志愿之间,如一表一志愿、二表一志愿、三表一志愿也应拉开档次、形成梯度,这里容易出现“抬头”现象。
3.同一院校不同专业之间,也应拉开档次、形成梯度。
第七招:扬长避短
1.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学科,让优势学科和所选专业最佳结合。如计算机专业比较看重数学和英语成绩,工科专业比较看重物理成绩,医学专业比较看重化学、生物成绩,新闻专业比较看重语文成绩,财经专业则比较看重数学成绩。
2.所选专业尽量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法律专业虽然很好,但往往要求考生才思敏捷、能言善辩、逻辑性强,而性格非常内向或有口吃的人就不适合学法律。同理,一个性格非常外向的人,非让他学财经或整天和数字打交道,也不可取。
3.善于利用照顾政策、加分条件。以体优为例,冰上运动员即使达到国家一级,但报考南方的一些院校也常会因缺少冰场而无用武之地。同样,游泳运动员在报考大学时,也应了解该校校内是否有游泳馆。
第八招:理顺关系
选学校选专业的关系、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的关系、我填志愿与他人指导的关系、本地院校与外地院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