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市医疗卫生系统赴四川抗震救灾纪实
2008-06-12 16:40:20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关云龙 吴天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2日讯 地震废墟中点亮生命之灯——哈尔滨市卫生系统赴四川抗震救灾纪实

  6月4日,哈尔滨市首批赴灾区的抗震救灾医疗队完成救灾任务后返回哈尔滨。从地震发生到凯旋归来的23天里,他们出色完成了任务———在余震频发的地震灾区诊察病人3300余人次,会诊535人次,参加院前医疗急救2次,实施手术54例,无一例死亡病例和院内感染病例发生。

  距离最远 却是最早到灾区的医疗队之一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大地震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听到这一消息,哈尔滨市卫生系统职工纷纷捐款、请战,要到灾区为伤者治疗,用自己的双手去帮助灾区群众。13日,哈尔滨市各大综合直属医院、120急救中心组建起5支100人的应急医疗预备队随时整装待发。

  5月14日凌晨,市卫生局接到成都市求援,请求哈尔滨市派出医疗队赴灾区帮助救治伤员。几个小时内,黑龙江省第一支赴灾区医疗队伍组成,当天17时,这支由哈尔滨市骨科、脑外科、普外科等专业组成的12人医疗队,带着哈尔滨市卫生系统职工一天内捐献的60万元善款飞赴成都,拉开了对灾区实地医疗救援的序幕。

  当天深夜,医疗队到达成都市,前来迎接的成都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感动地说,虽然距离成都最远、飞行航线最长,但哈尔滨市医疗队是受成都市卫生局邀请第二个到达成都的。


  没有防护 他们就在放射线下直接手术

  到达成都后,哈尔滨市医疗队被分为两组,一组派往中国第五冶金建设公司医院,一组派往四川康骨医院。医疗队员想象过灾区的医疗救治工作紧张、艰苦,但现实情况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随着对灾区抢救的深入,医院收治的伤员逐渐增加,当时大约近万名住院病人分散在成都各家医院,一些大医院因医生、设备紧张,不得不将病人分流到二级医院。哈市专家的到来,充实了两家二级医院的技术力量,使他们有了接重患的“胆量”。

  为以最快速度抢救患者,哈尔滨市医疗队在连续的飞机、汽车奔波后,未做任何休息,立刻对医院内等待救治的伤病员进行查房和会诊,将他们的伤情进行梳理和分类,根据伤情的危重程度确定手术治疗的顺序,并在到达的当天就诊察百余名伤病员,完成大型手术7例。

  四川康骨医院创伤骨科去年刚刚成立,地震前从未做过放射线下的骨科手术,更没有配套的保护设备。但为挽救危重伤员的生命,哈尔滨市医疗队员在没有防护、放射线直接辐射下为其进行了骨折手术。连续几天下来,参加手术的医生都明显感觉到了恶心、头晕。他们清楚地知道,受放射线辐射时间过长,会出现脱发、恶心等症状,重者容易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甚至是白血病。但为抢救伤员的生命,他们仍然坚持将这样的手术继续下去。

  余震不断 手术台上的医生从未丢下患者

  灾区余震不断,大地随时在摇晃,危险也随时发生。5月16日,成都发生一次较大余震,此时,哈尔滨市医疗队员迟长平、郝振勇、高强等人刚刚开始为两名骨折伤员进行手术。手术室所在的楼房开始剧烈晃动,医院工作人员立即组织楼内人员向外转移。但正手术的患者不能移动,医生更不能离开患者,哈尔滨市3名医生始终在晃动中守在手术台上,他们手上的短暂停顿,并不是畏惧,而是担心震动使他们的手上出现差错。晃动停止,手术继续,直到手术成功,他们才走出手术室。

  5月19日23时30分,国家及四川省地震局发布较大余震预报,要求灾区尽快做好避震及疏散病人等工作。接到预警,哈尔滨市医疗队员首先想到的是病人需要转移,他们迅速冲向病房,将不能行动的病人搬运到安全的地带,就这样一趟又一趟,直到最后一名病人安全转运完毕。确认所有病人均得到妥善安置,队员们已经累得动弹不得,看到有的伤员情绪不稳定,他们一边安慰病人,一边开玩笑:“和余震打‘游击战’,我们必将取得胜利!”


  帐篷医院 “铁打的”医生24小时看护患者

  5月17日,哈尔滨市第二批医疗队随省卫生厅医疗队奔赴重灾区广元市救援。此时,广元各医院由于大量接收转移病人致使医院床位紧张,不少病人只能被安置在帐篷中,帐篷重症监护室由此诞生。生活和工作在高温、潮湿的帐篷里,医疗队员们身上都出现了过敏、湿疹等症状。但艰苦的环境没有影响队员们的工作热情,在医院广场空地上搭建的帐篷病房内,哈尔滨市队员两人一组,24小时护理病人,密切关注疏散病员的病情变化,确保了无一例患者院内感染、死亡的发生。队长李晓阳连续几天夜晚睡眠不足三小时,白天照常给患者手术,当地医生惊讶地说,这个哈尔滨医生简直是“铁打的”。

  哈尔滨市医生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给灾区群众和医疗界留下深刻印象,5月28日,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的领导班子和技术骨干同哈尔滨市医疗队员进行座谈,希望和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建立长期合作交流关系;哈市卫生局副局长李若奇在慰问医疗队时,一位在地震灾害中受伤的病人拉着李若奇的手,一再感谢哈尔滨市政府和人民,感谢哈尔滨的好医生救了她。

  20万毫升血液 接到指令一昼夜后运往灾区

  医生们在前线紧急救灾的同时,另一场战斗同时打响。四川地震发生后,市红十字中心血站作为黑龙江省血液中心被卫生部指定为支援四川地震灾区血液一线储备单位,随时准备为灾区提供血液支援。无需号召,哈尔滨市市民纷纷赶到街头献血车、献血点排队要求献血。此时,哈尔滨市血库库存充足,血站职工就耐心劝说热心市民先进行预约登记,一旦需要,立即通知其前来采血。

  5月19日晚,卫生部向哈尔滨市发出紧急指令,从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血站调集20万毫升血浆支援灾区。在市卫生局紧急部署下,市红十字中心血站职工连夜对库存血浆进行出库和冷藏包装工作,5月21日,装载着20万毫升血浆的飞机启程飞往灾区。这些凝聚着哈尔滨人无私和热情的血浆将注入灾区伤员的体内,帮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