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搜 索
饶河县口岸经济硕果累累
2008-06-13 09:47:09 来源:东北网  作者:高龙 康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3日讯 饶河县口岸按照“打口岸牌、走生态路,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富庶饶河”的战略部署,以俄罗斯—中国年为契机,积极应对俄方政策调整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采取内建基地、外辟市场,培育壮大外经贸主体等有效手段。同时采取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等有效措施,实现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2007年全年过货实现5.4万吨,过客实现6.1万人次,进出口贸易额实现6.628亿美元,完成年计划257.5%,增幅居全省口岸第一位,创历史新高。

  内建基地外辟市场壮大外经贸主体。面对俄方外贸政策调整的不利因素,饶河县委、县政府提出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理念,变被动应对为主动解决。饶河县结合实际依托地缘优势,建设外向型蔬菜基地,开拓俄罗斯远东市场,为当地农民打造“绿色银行”。同时充分利用外交渠道,打开从饶河口岸进口优质木材的通道,推进新大木业、藤本木业、金库公司、松林公司进口木材深加工项目,把饶河口岸建成木材深加工集散地。饶河县借鉴周边口岸的成功经验,以最优的政策、最佳的服务、最宽松的环境按照“扶优扶强、以强带弱”的原则,培育外经贸主体做大做强,提升整体实力。近年来相继引进了绥芬河远洋公司、东宁宏达公司、省进出口基地贸易公司等具有实力的大户来饶开展经贸业务,仅2007年就为7家企业申报了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和国际货运代理权,从而使饶河县边贸企业由年初43家发展到50家,进一步壮大了对俄经贸队伍,提高了对外贸易的整体竞争实力。

  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口岸经济快速发展。在硬件设施上,饶河县从开发建设口岸、完善口岸功能和加强利用上下功夫,推进口岸大通道建设。为了解决口岸运力不足的问题,口岸办筹资对“621”和“631”两艘渡船进行了改造,提高了渡船的装载能力和安全性能,在口岸运输繁忙季节,日可增载车辆20台次。为加强口岸大通道建设,提高口岸通关能力,改善口岸现场工作条件,县政府出资对口岸联检大楼进行了改扩建建设。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口岸联检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按期完成了通关设施、灯箱标识、隔断、护栏、电子屏、室内外监控系统和车检通道硬化等设施建设,保证2007年冬季开关投入使用。按照《饶河口岸总体规划》的要求,饶河县今后将完成客检通道的后续工程、国门广场和国际货运中心续建工程。积极推进货检通道和互市贸易区等建设项目。到2011年,将基本完成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完成报关大楼、行车道和查验用房等主要设施建设。

  提升服务质量打造边贸重镇软环境。针对新形势下口岸的工作特点,饶河县各查验部门及俄方口岸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口岸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使口岸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在口岸通关运行管理工作中,经与俄方协商确定2007年夏季口岸现场实行无午休工作制度。通过科学的时间调配,相对延长了口岸工作时间,提高了口岸工作效率。围绕口岸经济发展大局,口岸系统各查验部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积极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边检站尽量简化验放手续,加快验收速度。2007年中俄双方边检还改进工作方式,首次采取不进行会晤以电传确认夏运开关的方式,比历年提前一周,比预计提前2天,最大限度延长口岸通关时间。海关深化服务,实行8小时通关24小时服务预约报检机制。检验检疫局为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对出口蔬菜基地实行检疫监控制度,对蔬菜生产过程进行监管,保证蔬菜直接上车出口,不需要重复检疫。海事处和船检处在加强安全运行管理的同时,简化检验程序,尽量缩短船检验检查时间。

  在饶河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饶河口岸的建设与发展虽然晚于周边其他口岸,但双边口岸对等通关后却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外经贸企业由初期的2家发展到50家,贸易方式由开放之初简单的易货贸易向劳务输出、现汇贸易、补偿贸易、互市贸易、来料加工、经济技术合作同步发展转变,合作领域由原有的农业种植向森林采伐业、木材加工业、建筑业等领域拓展,合作区域由边境城市间的合作拓展到与俄滨海边区、哈巴罗夫斯克、共青城等10多个城市的广泛合作,进出口商品品种由单一的果蔬农产品发展到服装、玩具、日用品、建材、粮食、卫生筷、木材、水产品、金属等10余类100多个品种。据统计,从1993年9月正式开关以来,对外贸易总额、进出境货物、进出境人员以平均48%的速度递增,实现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