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0日讯 18日晚,哈尔滨市民刘雨(化名)刚要入睡,朋友给他发来了一条彩信。没想到,这竟是一条恐怖彩信。一幕幕惊悚恐怖的画面吓得她整夜都没敢合眼。
“太恐怖了!现在我都不敢看手机,更不敢闭眼,满脑子都是那些吓人的画面。”说起那条短信,刘雨仍心有余悸。今年25岁的刘雨大学毕业后干起了业务员,手机每天都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当晚,她刚要入睡就听见枕下的手机响了。拿起来一看,原来是大学时的好友发来的,以为是好友的问候短信。刘雨想也没想就打开了短信……“我叫小倩,三年前在这个宿舍里被解肢……”还没等看完全文,屏幕上的文字突然消失,猛地跳出一张披头散发、面目狰狞的女鬼图片,手机扬声器还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毫无心理准备的刘雨吓得连手机都扔了出去。卧室里不断回响着凄厉的惨叫声。战战兢兢地走近手机时,刘雨看到手机上重复着女鬼渐渐从远处走来的场景。这一夜,刘雨彻底失眠了。
小刘说,19日,她给朋友打去电话后,对方表示只是开个玩笑。但小刘觉得,此玩笑无疑有些过头。
记者调查发现,像小刘收到的恐怖彩信还有很多种,除朋友间互相传播外,还有一种恶意传播,即通过“诅咒”的方式发给陌生人,如“此彩信必须发送给5人,否则会遭此诅咒”。这些短信大多数源自网络,通过某搜索引擎以“恐怖短信”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搜索到近千万条,其中不乏“恐怖短信下载”、“女鬼凄厉尖叫”等下载内容。
法律界人士认为,对于恐怖、暴力、凶杀等内容的短信或彩信,若是熟人之间仅以娱乐为目的互发,则可理解为“玩笑开过头”;但如果发送者和接收者互不认识,该短信或彩信又严重干扰了接收者的正常生活,并造成了不良后果,发送者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