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2日讯 黑龙江省机动车污染控制专家审核委员会成员郭东辉日前就黑龙江省机动车检测的有关问题多次致函环保等部门,建议尽快成立专门机构,制定标准化程序,加强尾气监控力度。他大声疾呼:再不落实国家机动车检测标准,黑龙江省的车辆将无法进京。
鉴于全省机动车数量猛增,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哈尔滨市专家呼吁环保部门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力度,明年,黑龙江省将迎来世界大冬会。在这对黑龙江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即将到来之际,作为一位从事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20余年的黑龙江省机动车污染控制专家审核委员会成员郭东辉却忧心忡忡。此前,郭东辉曾就黑龙江省机动车检测的有关问题多次致函环保等部门,建议尽快成立专门机构,制定标准化程序,加强尾气监控力度。他大声疾呼:再不落实国家机动车检测标准,黑龙江省的车辆将无法进京。他随后将建议挂到多家网站,受到网民关注,仅在“东北网”就有1.2万名网友看了他的贴子。尾气监控,专家疾呼环保部门加大力度20年前郭东辉曾建立和领导了黑龙江省第一家由部队、交通、铁路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联合创办的机动车检测中心,13年前他又创建和领导了全路第一个检测站———黑龙江省铁路机动车流动检测站,因此对黑龙江省的机动车检测行业现况比较了解。郭东辉反映的机动车尾气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黑龙江省一些地市仍在沿用国家已经废止的标准对机动车尾气进行检测。
据郭东辉介绍,黑龙江省现有各种不同类型注册机动车300万辆,加上三轮机动车和低速机动车共750万辆。哈尔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2万辆,如不按照国家环保标准进行有效控制,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据介绍,我国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始于上世纪80年代,限于当时历史条件和科技能力,加之社会车辆比较少,技术条件和设备仪器落后,对机动车尾气的检测,只能在静止状态进行检测,即“怠速法检测”。这种方法只能检测两种尾气,即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检测结果不全面,还易出现舞弊现象,比如,那时就曾出现过一大批超标准排放的“黑尾巴”车和“墨斗鱼”车在马路上放毒,却不会受到处罚的情况,因为这些车都持有检测合格证。2005年,国家出台了新标准,要求采用简易工况法,汽油车以双怠速法作为过渡。这种方法可检测五种尾气,而且,对车辆的实际运行状况,如起速、超速时的尾气排放情况进行模拟,获得的数据更科学。
国家标准出台后,郭东辉发现黑龙江省一些地市的检测站还在用废止的标准和落后的设备检测尾气排放。黑龙江省除哈尔滨、牡丹江市执行新标准外,目前鹤岗正在推进新标准,一些地市仍在用“怠速法”检车。有的地区甚至用三种标准检测,国家标准得不到落实。
按照国家环保局要求,各省市还应设立相应的机构,制定标准化程序,推动尾气检测工作开展,而黑龙江省尚未开展此项工作。对此,郭东辉感到很困惑,黑龙江省一些地市不执行国家标准,检测数据不全面,今后治理环境污染将以何为依据呢?
环保部门应加速认定并授权各地市机动车尾气检测站。
据郭东辉介绍,黑龙江省许多地市的检测站已先期投资购置设备,提升了检测手段,只等环保部门认证。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各级检测站必须获得省级环保部门的资质认定并获授权委托后方可开展有关检测工作。据了解,全省各检测站已经有30多家向省环保行政部门报送申请,但环保部门并未评定资质并授权。这就意味着,在没有获得资质时,各检测站如果检测尾气,就视为违法。而不进行检测,其投资也收不回成本,更无从检测和控制各地机动车尾气污染。
在全省130多个检测站,哈尔滨市内的一些检测站已经执行新标准,开展了委托检测和发证。在哈尔滨市23个安全技术检测站,只有6个检测站受到市环保局委托。全省现有70个安检站和66家综合性能检测站,接收环保部门委托的检测不足5%。
全省机动车尾气检测站良莠不齐,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的检测站名存实亡,连检测设备都拆了;有的检测站为了通过环保部门的资格评定,借来检查员资格证、工程人员资格证,甚至借仪器设备,弄虚作假;有的检测站内外,到处可见拼缝者,一些拼缝者还很有“实力”,不通过他们甭想检测。
城市中常见机动车冒黑烟,但查处力度不够。
郭东辉认为,市区内经常可见冒黑烟的公交车、客车等,按有关规定,在实行路检路查过程中,有关部门应立即予以扣押,对外省来哈的车辆,同样应加强管理。
眼下让郭东辉着急的是,国内许多省份包括辽宁、吉林都在环保部门的牵头下,积极开展机动车尾气检测工作,定标准,发放环保标志等。现在,凡是黑龙江省要进京的车辆,都需到省环保部门盖章,证明该车已通过检测,但这种临时性办法应尽快改善。黑龙江省应迎头赶上,否则,将来黑龙江省的车辆将难以出城,更难以进京。整治“黑烟车”,管理部门说难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有120~200多种物质。其中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等,以及微粒污染物(或称颗粒污染物)在大城市的许多空气质量监测点已成为左右空气污染指数的首要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