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习比学更重要 大庆炼化丙烯酰胺车间体验5项修炼
2008-06-28 10:05:5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姜复乐 任丽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走近大庆炼化

  东北网6月28日讯 近日,大庆炼化公司丙烯酰胺车间被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这个车间在2003年获得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百面红旗”荣誉称号。他们始终把锻炼过硬本领、建设一流团队放在首位,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驾驭“洋设备”的本领,使队伍建设、管理水平、文化养成和经济效益不断上台阶。2007年被评为中国化学工业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大庆市十大企业文化建设品牌单位。

  这个车间根据生产装置操控难度大、高温高压、剧毒易燃和员工队伍年轻、经验不足、求知愿望强烈等特点,通过学习到实践,实践到学习等循环,创建了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学习型车间。

  习的模式创新改善学的心智

  这个车间以提高广大员工实际工作能力为根本点,以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为着力点,提出了“P-T-P”学习模式,即:由实践(practice)验证理论(theory),再由理论(theory)指导实践(practice),使理论、业务学习与生产操作做到了有机的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了“学”与“做”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学习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质的双飞跃。学习模式的确立为创建学习型车间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也为培育知识型员工提供了有力的学习工具。

  该车间在员工中积极倡导学习型价值观。通过举办“第五项修炼培训班”,在员工中开展“第五项修炼书评”活动,深入浅出地教会员工如何改善心智模式、怎样建立共同愿景、正确理解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的重要意义,引导员工不但认识到如何建设学习型车间,也认识到员工个体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不断把自身的价值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的事业与企业的事业凝结成命运共同体,使广大员工逐渐形成并牢固树立了符合车间发展需要的学习型价值观。

  习的机制创新提升学的动力

  这个车间收集、购买了各种书籍700余册、学习光盘10余套,在主控室设立了学习室和阅读角,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公司实行“五班三倒”工作制,员工学习时间很紧张,车间提出了“三挤”的学习方法,即:挤出午休时间学、副班时间学、空余时间学,实行员工自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团队学习与集中辅导相结合。

  他们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为员工岗位成才提供动力源泉。操作一班班长李春辉上班时间查流程,学习操作技能,虚心求教;休息时间学理论,弄通原理,增强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在短时间内就成为生产的行家里手,2004年荣获公司“金牌操作员”称号,2005年被股份公司评为“炼化创新工作中突出贡献优秀操作能手”,车间及时选树了这个新典型,大力宣传他的典型事迹,让他在车间培训活动中现身说法,使员工看到了目标,有了动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现在,一班员工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学习力明显提高,有4人获得大专以上学历,2人获得公司“三星级操作员”的称号,8人做到了“一岗精、两岗通、三岗会”,技术业务骨干“春色满园”,去年7月该班荣获了“集团公司先进班组”称号。现在,车间有27人靠自学获得大中专以上文凭,占员工总数的37%,今年又有10人报考了成人自学院校。

  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员工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车间有23名员工先后获得公司“星级操作员”、“金、银、铜牌操作员”称号;先后有21名优秀员工走上技术和管理岗位,逐步实现了人才的梯次化培养。

  习在生产之中让学的效果凸显

  习比学更重要,通过生产中的习,持续创新工作方法,不仅使车间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同行业前列,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车间主任于绍斌自豪地说:“由于坚持强化设备管理,我们装置运行周期在行业内率先突破了设计运行8000小时,从1998年开始实现了两年一修,最长运行周期达到21168小时,在世界同类装置中首屈一指。2000年以来,车间主要设备完好率达100%,全部设备完好率≥99.5%,静密封点泄漏率≤0.2%。,车间被评为股份公司完好装置”。

  由于始终强化质量管理,装置各项指标已连续10年达到股份公司优级标,目前,10项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均优于日本设计值,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车间被评为股份公司化工达标优胜装置和清洁生产示范装置。

  该车间总结了一套六字封闭核算体系,即:做到指标分解“细”,管理监督“勤”,数据核算“准”,考核兑现“严”,动态分析“透”,问题纠正“快”,实施后每天可节约氮气1200多标准立方米、节约新鲜水100多吨,年节约成本110多万元。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对次磷酸钠等14种原材料进行了国产化,每年可节约成本120多万元;精制塔切换工艺经改造由原来5天切换一次延长为7天一次,每年可节约成本102万元。目前,丙烯腈单耗由1995年开工初期的0.997吨/吨降至0.759吨/吨;综合能耗已经由461.92千克标油/吨降至历年最好水平98.05千克标油/吨,均优于日本水平;生产成本比日本同类企业低1700元/吨。几年来,车间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56条,有20条获得公司奖励;提出有价值点子200多个,其中有6个被评为公司“金、银、铜”点子,实现经济效益1400余万元。

  

  

责任编辑: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