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30日讯 省审计厅不断强化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出台了加强对财政资金,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资金,大项目资金,涉农资金、资源、环保、生态建设资金,民生资金审计,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金融、外债的审计监督等八方面重点举措。日前,省审计厅厅长李希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台八项措施是‘集中精力抓发展,围绕重点求突破’的工作要求,审计部门将把促进发展、维护发展、服务发展、保障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
对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一直是审计工作的重点之一。“今年,我们将以财政支出审计为重点,关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完整性和透明度,预算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促进增强预算的约束力。”李希龙表示,同时将关注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公平性、公正性,促进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关注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财政改革制度执行情况,揭示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关注财政制度和政策层面的问题,通过评价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政策的有效性,注重分析审计发现问题的深层次、体制性原因。李希龙说:“适应政府职能转变以及财税法律、体制和管理方式发展变化的要求,以财政综合预算为主线,以部门预算为基础,以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收付为关键环节,今后将有选择、有重点地向效益审计延伸,促进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和财税管理的完善。”
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资金的审计监督,促进新型经济发展战略格局的形成是今后审计工作的着力点。李希龙说,今后将加强对四大经济板块建设项目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及时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反馈四大经济板块建设相关政策落实情况,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消除“中梗阻”现象,确保经济发展区域规划战略及相关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结合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行业审计,加强对各级财政投入四大经济板块建设资金、九方面重点任务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环节的审计,严肃查处滞拨、截留建设资金(基金)问题。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基础上向资金使用效益延伸,把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以及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作为审计重点,围绕经济发展区域规划的总体思路,对立项决策的科学性、项目建成的效果性进行审核和评价,抓住影响效益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发展速度。
加强对大项目资金的审计监督,紧紧抓住能够牵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工程、基础设施、新型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推动沿边开放的大项目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及时介入,跟踪问效。以资金运行为主线,揭示和反映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将核准立项、土地征用、环境影响评估、落实投资主体和资金筹集等方面的问题和信息及时向政府反馈,为大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紧紧抓住省级重大项目金融平台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促进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软贷款的借、用、管、还工作,提高贷款偿还能力,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深入分析制约项目建设的问题和原因,站在宏观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据李希龙介绍,今年还将加强对涉农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强对资源、环保、生态建设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强对民生资金的审计监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经济责任审计,促进责任政府建设是目前审计工作的重点之一。李希龙说,今后将围绕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搞好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对公权力大、财政资金多的地区、部门单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其任职期间贯彻落实和执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政策情况,“显绩”和“潜绩”,进行客观评价,督促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积极推进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强对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促进企业依法核算,真实反映资产负债损益状况;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规范国有资产变现,防止少数人损害国家、集体利益,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今后还要加强对金融、外债的审计监督,促进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李希龙说,审计部门将定期跟踪审计贷款企业,保证软贷款资金安全完整,按期还贷,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我省与国家开发银行金融合作进展顺利。加强对国债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的经常性检查,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项目资金下达和项目完成情况,大力查处擅自挪用国债资金,用国债置换其他已投入的资金,随意扩大工程规模,拖延工期,留下资金缺口等行为,确保国债专项资金实现专户存储、单独设账、单独核算、封闭运行和按期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