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7月5日起,本网将陆续推出在哈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先进事迹。他们刻苦钻研或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或推动了学科建设,或在产学研上取得了突破。他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黑龙江省各方面人才的精神面貌。希望各类人才从中汲取力量,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东北网7月5日讯 题:护旗远行——记黑龙江大学校长助理、俄语学院院长王铭玉
记者 孙晓锐
黑龙江大学校长助理、俄语学院院长王铭玉
每逢周五的上午,在黑龙江大学主楼的教室里,一位风度翩翩的学者都要为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生讲授“语言符号学”。他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将语言学与符号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他那新颖的观点、充实的论证、严谨的推理,不时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和钦佩。这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就是黑龙江大学校长助理、俄语学院的新院长、博士生导师王铭玉教授。
2005年,王铭玉结束了三十年的军旅生涯,即将转业。面对和自己保持多年良好关系的国内数所知名院校的邀请,经过一段时间的艰难抉择,他毅然放弃了去北京的机会来到黑龙江大学,成为黑大俄语学院成立以来最年轻的院长。
来黑大之前,他是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俄语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学术上的潜心钻研与辛勤耕耘,以及所取得的累累硕果,使得他于1993年和1996年两次先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
他深情地说,“黑大是我成熟的起点,在这里我度过了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4年,没有在黑大读博的经历,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这里有多年来对我谆谆教导的恩师,有多年来关心爱护我的领导,有多年来给予我帮助的同仁。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着良好的学术传统,黑大这片沃土,能为我的俄语学术研究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来黑大,我无怨无悔。”
王铭玉掌舵黑大俄语学院伊始,便展示了其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他为俄语学院度身制订了凝炼历史、构思发展、改善条件、引跑全国的战略发展规划。如今,王铭正率领着俄语学院的教职员工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继续秉承专业办学优良传统,发扬延安精神,立足长远发展,保持专业优势,积极进取。以实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新型合格外语人才,将俄语专业打造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成绩斐然、水平一流的专业,使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成为国内外知名学院为整体目标奋斗着。
当年英姿勃发的学生,如今已是学识渊博的老师。王铭玉在继承恩师学术思想的同时,更一如既往践行着恩师的高尚情操。他把教书育人视作人生的快事,“当我看到自己对国家有所贡献,自己的弟子学有所成、回报社会,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受到社会承认的时候,我从心里往外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