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哈尔滨第一副食品商店只为“苏联老大哥”特供商品,国人可以到店里逛一逛,在那些精致稀有的烟酒糖茶前流连驻足。再后来,那里又扩大了服务对象,但也只限于老红军、老革命。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哈尔滨人都知道,在别的商店买不到的紧缺货,在一副食一定可以买得到。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中,一副食与哈尔滨其他国有老字号一样经历了挑战和尴尬,经营日渐惨淡。
如今,年届“52岁”的一副食正在拆除。根据规划,那里将盖起一座现代化的高楼大厦。
然而,就在那个老街的转角处,却有太多太多难忘的情怀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4日10时许,记者来到道里区石头道街84号院,走进楼洞拐角处的一扇黑门,沿着室外楼梯拾级而上,高处可见楼的一侧已被拆得只剩残垣断壁,一段砖制的楼体因为没有彻底拆掉还“不舍”地斜挂在楼体边上。旁边空处已经全部拆完,大量带着沉年泥灰的砖块零乱地堆放着。
在四楼哈尔滨第一副食品商店经理办公室,负责人郑经理正在和开发单位的工作人员协商着拆迁的事宜。听说记者想了解一副食的“昨天”,郑经理和翟书记先后打开了话匣子。
曾经只对 “苏联老大哥”开放
哈尔滨市第一副食品商店建于1956年,坐落在道里区地段街和石头道街东南角交叉口处,与第一百货商店(现金太阳)隔道相对。
“这里最早是一个‘特供商店’,它的商品只对当年来我国支援建设的苏联专家销售。经销的糖果、烟、酒都是各省的特产,价格也不便宜。当时虽然普通市民不能在这里购买东西,但是可以进店来看。因为这里的东西都很稀罕,所以经常有人好奇地进来参观一下。参观之后,一边为自己吃不着的眼馋,一边也为自己买不起的价格咋舌。”翟书记说,当年的售货员都是从市政府接待部门中挑选的,“第一个条件是要出身好,其次是身高和长相要好。据说当时这些售货员找对象,都是可以‘挑’的。”“后来苏联老大哥撤走了专家,也可能是因为群众有反映,这里‘开放’了一点,开始对老红军、老革命供应。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我一哥儿们的爸是老红军,他家有烟票用不完就给了我几张。我记得非常清楚,那种烟票都是很特别的,当我从一副食买回烟,正经激动了好几天,还向别人炫耀了好一阵呢。”翟书记说,现在的人可能没办法理解,要知道,当时能从一副食买东西那真是一件值得显摆的“大事”。
拎盒一副食点心很体面
进入办公楼前,记者先到一副食走了一趟。进门时,前面一个年近七旬的大娘正在店里寻觅着。这位韩大娘说,她是1951年随父母和兄长从沈阳来到哈尔滨的,那年她才8岁。“六十年代的时候,这里的生意好得不得了,逢年过节想买点儿糖、点心和小肚都得排好长的队呢。我最爱吃这儿的松仁小肚,每回我爸发工钱都会给我买四分之一个。我舍不得吃,就用纸包着藏起来,每天掰一小块,那小肚把纸都油透了……”韩大娘说起当年的事还不禁“叭嗒”了两下嘴。
现任一副食办公室主任的刘先生是转业兵,1979年他进一副食被分配到接待室工作。“接待室当时负责的是全市局级以上老干部、老红军的‘特供’副食品,如烟、酒、鸡蛋、刀鱼等。这些东西现在看来不算什么,当年可是紧俏的东西。想买这些,得特批的。”刘主任说,后来他到了糕点组,“那时我们一副食的糕点卖得特别好,赶上逢年过节忙得不可开交,营业室里都走不开人,走动时都得侧着身子。当时结婚回娘家的小两口都会到我们这里来买盒装点心,赶上结婚高峰的时候,买糕点的新人排着好长的队。但是,再长的队大家也愿意排,因为拎两盒一副食的点心回娘家才体面。”刘主任说。
“那时我们的店规可是非常严格的。当顾客接近柜台时,营业员应主动地迎上去,礼貌地询问顾客要什么;当顾客表示要买时,要马上把商品拿出来,并主动介绍商品的规格质量、产地特点和如何吃如何保管等;在顾客挑选商品的时候,营业员要诚恳地帮助挑选,实事求是地介绍商品;当顾客挑选完时,要问顾客是否需要别的,如果是本组经营的,要及时拿出来让顾客选购,如不属本组经营,要告诉顾客在哪里卖,并指明所在的地方;如果业务繁忙,顾客拥挤营业员顾不过来时,必须主动和霭地说:“请您先等一等”;对年老、幼小、无力搬运自购商品时,应帮助送到院内或家中。”刘主任说,“我们那时也经常遇到不讲道理的顾客,但是店里要求,不管顾客如何,营业员必须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一副食的昨天很辉煌
一副食在哈尔滨的知名度是毋庸置疑的,当记者向几个能想到的与一副食的历史沿革有关系的部门和单位索要资料时,才发现对于这样一个曾经非常辉煌的商店,它留存在当事人和单位的记忆几乎是空白的。
一副食现任领导:我们没有,只是在前几年零星地搜集了一些,后来就放下了,还没整理,现在也不好找了。
哈尔滨市糖酒公司:我们单位正在并轨改制,没有一副食的资料,以前的老人都退了,只有两个年轻的留守人员,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道里区中小企业局:一副食当年直接就“下放”了,我们不了解任何情况。
所幸,记者最后在哈尔滨地方志“副食品商业”中找到了关于一副食的记载,在当年的哈尔滨副食品业中,一副食相当不凡。
据介绍,一副食最初营业面积900平方米,经营品种500余个,年销售额500万元,是全国闻名的大型副食品商店之一。1979年,一副食翻修扩建,营业面积扩大到2200平方米。全店有三个楼层为营业室,设有120多个玻璃售货柜台。一楼经销糕点、水果、烟酒、生肉及肉制品、水产品及配制好的肉馅。二楼经销糖果、儿童食品、酱菜、蜜饯等,还设有侨汇商品专柜、儿童食品专柜、婚庆副食品专柜和补品专柜等。三楼为其他经营。
那时的经营品种达28类1600多个品种,哈尔滨糖果厂生产的各种高、中档奶糖,秋林食品厂生产的酒心糖,胜利糕点厂生产的寿桃、水点心,道外饼干厂的婴儿饼干,南岗糕点厂的有助儿童发育的赖氨酸饼干,肉类联合加工厂生产的大众牌红肠、松江肠、茶肠,正阳楼肉制品加工厂生产的风干香肠、松仁小肚等一副食都有。同时,福建的蜜饯、北京的巧克力、上海的梳打饼干、河南的蜜枣、武汉的麦乳精、广东的鱼罐头、大连的海参、镇江和锦州的小菜等各地的名优食品和土特产品也都有。而且,那时商店自己还设有食品糕点加工厂,生产和销售具有传统风味特色的萨琪玛、冬蓉酥、桃酥等,还可以按顾客的特殊需要生产不同口味和风格的糕点。1984年生产的芝麻饼、蛋糕、茶羹、菱角酥、椒盐饼干5种无糖食品,口味酥软而香,不油腻,受到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欢迎。桃酥和川酥月饼1985年还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
据翟书记介绍,“当年哈尔滨人或是到哈尔滨来的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哈尔滨别的商店买不到的吃的,在一副食准能买到。”
据了解,一副食最多时每天的客流量为4~5万人次,节日供应高峰时达10万人次,日销售额达6万多元。第一副食品商店经济效益1985年以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销售、利润、劳效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28家大型副食品商店中名列第一,多年被评为商业部和省市的先进标兵单位。“因为当年的出色业绩,商业部曾经奖励一副食一辆货车。那车是我们的老员工亲自上北京开回来的,那是一辆日本货车,开在路上很引人注目。”
一副食的明天会怎样
郑经理说,他是2000年到一副食的,当时曾是全国十大副食品商店之一的一副食在步入市场经济后,面对周边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渐渐力不从心,经营不断下滑。为了改变经营状况,他们实行了系列改革,但由于未能从体制上解决根本问题,效果不佳。在2000年前,一副食已将二楼、三楼房产出租给新药特药商店做营业室和库房,以房租和一楼的自营勉强维持职工开支。2002年,楼上房产租期临近,200余名在册职工面临吃饭问题。眼看着兄弟企业老独一处、正阳河调味食品总公司、电工商店、通乡百货商场、永安文化用品商店、道里菜市场相继改制成功,在2002年年初的职工代表大会上,部分职工郑重提出改制。一副食原属哈尔滨市糖酒公司,几经周转,2004年,改制成为股份制民营企业。改制后的一副食却没有彻底改变自己日渐惨淡经营的局面,在周边道里菜市场、新一百超市、联华超市等竞争对手的夹击下,尴尬前行。“一楼改成超市后,曾经有一段顾客也不少,那时每天来买点心和副食的人络绎不绝。可是,后来大超市越开越多,我们这里就不行了。”
2007年3月,哈市道里区透笼街区危旧房拆迁工程启动。根据规划,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哈尔滨第一副食品商店所在楼体将被拆除,黑龙江省美术馆、奥特莱斯购物中心、透笼轻工批发市场等建筑将保留。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营业员说,她的父亲就是一副食的老员工,她也在一副食干了十多年了,现在这里真的要拆了,大家心里都不是滋味。前几天,她站在商店门口照了张相,“以后这个地方就看不到了,留个念想吧”。“我们现在每天还在上班,可是拆迁的都拆到后墙了,说不定哪天就通知我们不用来这里上班了。十几年了,我们每天早上都习惯往这里走了,以后……”说起这些,营业员们都很无奈和不舍。
据了解,从“过桥米线”到转角的“酷酷基”和办公楼,整栋“L”形的楼都是一副食的,目前一副食的负责人还在就一些拆迁细节与开发单位进行协商。当记者问到一副食将如何发展时,几位负责人都表示:现在还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