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公共场所成雷患“重灾区” 专家呼吁全面“排雷”
2008-07-08 07:43:57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刘蕾蕾 李木双 马田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8日讯 记者调查中获悉,公共场所成雷患“重灾区”,专家呼吁全面“排雷”:人流密集处完善防雷设施,市民掌握防雷常识。

  风景区游乐场多半未安检

  省防雷中心主任王志德介绍,由于部分企事业单位、个人仍固守“雷灾是天灾”的观念,忽视防雷设施的建设和年检,使得哈尔滨市许多公共场所存在防雷隐患。

  据省防雷中心统计,由于松北区属于近水地区,地面空旷,最易受到雷电袭击。近几年,在松北地区发生的雷电灾害占哈尔滨市全年雷电灾害总数的比例较大。而作为哈尔滨市旅游胜地太阳岛风情园、东北虎林园等多个风景区的防雷设施,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年检。北方森林动物园、索菲亚教堂等观光热点也无防雷年检记录。

  与市民密切相关的公交车站台,往往在雷雨天成为百姓避雨的首选场所。王主任表示,由于公交站台大多为金属结构,容易导电。哈尔滨市大部分公交站台并没有设立防雷设施,市民在空旷地带的公交站台避雨时,存在一定危险。

  容易被雷电攻击的摩天轮、过山车等多为钢铁结构的游乐设施,也存在防雷隐患问题。根据省防雷中心的记录,哈尔滨市大部分公园、游乐场都未经过防雷年检。部分游乐设施的管理人员,没有经过防雷知识培训,在遇到雷雨天气时不懂得提醒游园者远离钢铁设施,给游客的安全造成一定隐患。王主任表示,宾馆、体育场馆、商业区的防雷设施也普遍存在不年检的情况。

  人为干预能降低雷电灾害

  “如果防雷设施达标,就可以将雷电灾害降低到最低。”王主任说,目前,造成户外防雷隐患的主要问题是公共场所防雷设施不经年检,无法确定防雷设施的有效性,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王主任介绍,防雷设施的主要功能,是在建筑物及公共设施遭到雷电打击时,迅速将雷电引到地下,降低或避免雷电对建筑物、人员、电器的伤害。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一旦防雷设施失效,不但将对附近的建筑物、人员造成伤害,还可能由此导致人群因恐慌造成争抢、踩踏等情况。2007年7月,帽儿山某宾馆曾发生球形状雷电团进入宾馆,在大厅内爆炸事件,起因也是因为防雷设施失效。

  针对防雷设施保护,王主任表示,根据规定,2004年以后的新建及改扩建建筑物在施工前的图纸审核和施工后的验收,都应经过防雷部门检测,并按照规定进行年检。同时,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也应接受应对雷电灾害的培训,并有责任和义务在雷电天气提醒市民防范和保护自身安全。

  处于户外如何紧急“避雷”

  据省防雷中心主任王志强介绍,雷雨天广大市民应尽量远离公交站台、商场霓虹灯下;在一些空旷、近水的风景区,应缓步移动,切忌为尽快躲雨而快速奔跑;在游乐园内,应尽快远离摩天轮、过山车等金属构架的游乐设施;在大型体育场馆内遭遇因雷击而产生的停电等情况,要保持冷静。尽量不在空地、水边或山顶等区域逗留。不使用移动电话。

  从5月1日至6月30日,哈尔滨市共发生雷电灾害8起,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2万余元。以下为部分雷灾回放。

  5月2日9时30分木兰县农民朱某,在露天鱼池边喂鱼时,遭雷电击中致死。受灾原因为临近露天水域,无雷电防护设施。

  5月18日14时木兰县农民樊某,在田间工作时遭雷电击中致死。受灾原因为身处空旷地带,无雷电防护设施。

  5月29日16时松北太阳岛“哈尔滨圣亚极地公园”遭雷击,电缆熔断,造成长时间停电。

  6月30日8时30分南岗区学府路附近某单位家属楼遭雷击,造成住户家中4台电脑、10台电视、1台电热水器损坏,直接经济损失约6万元。受灾原因为该家属楼雷电防护设施失效。

  6月30日哈尔滨市某高校主教学楼电教中心受雷电影响,造成网络连接的10台交换机、1台视频点播服务器损坏,直接经济损失约5万元。受灾原因为该教学楼雷电防护设施失效。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