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害惨小"哥们儿" 人情风殃及孩子学校家长要引导
2008-07-08 09:58:43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薛宏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8日讯 5日,《生活报》报道了16岁技校生孙某某为了帮朋友筹钱过生日竟去偷窃的事件后,他的老师、同学表示,孙某某是人情风的受害者,如何形成健康的人情文化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校方:人情花费纳入教学指导

  7日上午,记者来到孙某某所在的哈尔滨电站集团高级技术学校(原为哈市汽轮机技校),了解到校方的态度是,如果不给学校声誉带来太大影响,学校将不会对孙某某作出处理。

  该校学工部负责学生管理的王志强老师告诉记者,其实他们对孙某某也比较谅解,认为他是人情风的受害者。学校可以对他从宽对待,但是对人情教育今后却不能放松。

  王老师说,这件事为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今后他们要以此为典型事例,将学生人情花费引入学校思想教育教学中,做好正面引导。但是王老师也认为,学校教育是一个方面,如何遏制校园人情风,形成健康的人情文化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班主任:家长应教育、学校应引导

  孙某某的班主任老师马淑华表示,自己也听说过一些学生聚在一起花钱庆祝生日的事,自己并不赞成,平时尽量强调大家不要因此大把花钱,但很多孩子并不听话。这次孙某某的事让她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

  马淑华说,人情风吹进校园,既有社会的影响,也有家长的原因。孩子本身不挣钱,他们要钱家里就给,你给我花的多我就不能比你少,这样日渐攀比,导致人情越变越重。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学校教书育人更应引导。

  同学:都是人情债惹的祸

  在孙某某的班级,记者向他的同学问起了这件事。

  “我听说他偷东西是因为要给同学过生日没钱,还不是人情债惹的祸?”一位男同学边说还边向记者恳求,“公安局能抓他吗?你是记者,给他求求情,虽然他盗窃不对,但是因为人情花费也挺无辜的。”

  “他也太傻了,再没钱也不能去偷啊。不过家里不给钱也确实没办法,人情也不能不还啊。”另一个男同学对记者说。

  在与孙某某的同学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他们平时的人情花费都很大。“要是我的好朋友过生日我肯定得到场,买礼物或赞助吃饭钱一般花费都得三五十元。”“不买不行吗?”“那也不好看啊,让朋友怎么想啊,那也太抠了。”一个学生告诉记者,他有一次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就花了400元。

  父亲:儿子盗窃为社会敲警钟

  孙某某的父亲孙华给记者打来电话说,7日17时许,儿子的10个同学到医院去看望了孙某某,孙华还借机对这几个同学进行了人情方面的教育,“我是一个工人,儿子出了这样的事情,其实我很无奈。”

  “他偷东西不对,但他也为社会敲了警钟。”孙华对记者说,“孩子犯错让我觉得心痛也让我庆幸。如果他年龄达到了法定年龄,如果盗窃的数额巨大,可能今天他就坐在看守所里了,那么他这一辈子就毁了。为了一个人情,他险些付出沉重的代价,我想起来都后怕。 ”

  孙华说,如果孩子提出同学、好朋友过生日,他会拿钱让孩子象征性地买点礼物庆祝一下,但是动辄上百元买礼物、请吃饭,他是坚决不同意的。他觉得儿子的年龄思想还不成熟,是盲目地讲义气、好面子和不良的人情风害了儿子。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