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坚守教师的使命——记哈尔滨商业大学教授辛嘉英
2008-07-08 11:13:1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彦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8日讯 “有人说,教师就是要担负起克服人类无知的重任。作为教师,认可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就等于认可了自己的使命,否则,就是亵渎。”这段话,来自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教授辛嘉英的日记。

  辛嘉英,2004年作为高层次人才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调入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商业大学,或许没有更好的仪器设备和科研条件,但是,我看到了这里迅猛的上升势头,也看到了这里有给知识分子做事业的空间。”

  辛嘉英是哈商大第一个入住博士公寓的人,爱人、孩子由学校出面得到妥善安置,工作两年后荣升哈商大最年轻的博导、特聘教授,几年间,学校为其投入40余万元购置各种科研设备。

  一来到哈商大,辛嘉英立刻融入到了其宽松的学术环境里,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心无旁骛。

  辛嘉英工作的时间表从每天早晨6点30分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第一件事,打开电脑,登陆blackboard电子教育平台,对学生前一天网上课程学习情况进行统计总结,回答学生在答疑区和课程论坛里留下的问题;打开邮箱,回复来自国内外的电子邮件,分析合作伙伴发来的实验数据并制订下一步实验计划。之后,登陆美国华盛顿大学网络电视台,收看华盛顿大学的网络课程直播。八点整,伴随着网络课程结束的音乐,又一天紧张的工作开始了。

  辛嘉英承担了“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等几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之所以每天浏览国外大学的教学网站,翻阅大量的书籍和文献资料,就是为了结合教学大纲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关注本学科科研新动向,注意吸收科研新成果,以便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充实信息量,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辛嘉英率先在学院开展双语教学,引用英文原版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近千幅图片,近百个动画、十多个与实验技术相关的视频材料,并有全部教学内容与习题的电子脚本匹配。所有的耗时耗力,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学生的交流、发表论文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发展空间的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事实上,辛嘉英所教学生,尽管不是英语专业,但其专业英语能力名列前茅。

  科研是辛嘉英表达自己的另一方式。针对能源、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的关键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应用基础研究及产业化前期开发研究。白天有课,辛嘉英就充分利用晚上和双休日时间。夜晚在实验室,常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经常在清楼时,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在哈商大,他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973项目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当选全国优秀教师,我省“龙江学者”等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引用90次,分别在37种国际学术刊物上刊登,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他的一项研究成果解决了有机溶剂污染食品添加剂的难题。

  辛嘉英不善言辞,性格沉静。在申报龙江学者答辩时,哈商大校长亲自过问,学校一批老师前去助阵,结果,评委院士看了他的材料,很是奇怪,“你为什么不申报国家的长江学者呢?”这是对其最大的肯定。辛嘉英很谦虚,从不认为自己做了什么可以谈论的事情。倒是学校,每每想着给予他各种与之相称的荣誉,2006、2007两度被评为感动哈商大人物。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