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十年开发“两河”流域 让有机农产品生金
2008-07-08 15:14:24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赵淑华 何秀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8日讯 2008年为哈尔滨市有机农业推进年。

  按照年初市政协主席会议安排,市政协农业经济委员会、市政府大项目办、市九三学社、市民建共同组成哈尔滨市实施流域开发建设国家有机农产品基地项目研究课题组,历时半年在哈尔滨市首次对蚂蚁河、拉林河开展流域整体开发调研。目前,调研取得重要成果。

  流域调查:水丰土肥交通便捷

  蚂蚁河、拉林河两大流域均是松花江的一级支流。哈尔滨市所辖两河流域面积为2.56万平方公里,涵盖哈尔滨市5个县(市)、82个乡(镇),水、土、气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07年粮食总产达52亿公斤,商品率达75%。

  ———自然资源环境好,耕地规模大,适于建设一批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两大流域位于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黑土带的腹地,幅员面积大、耕地土壤优良、污染较轻,水资源充足,森林覆盖率高,具有发展有机农产品的良好条件和发展潜力。

  ———气候条件优良,有利于形成高品质的优质农产品。两大流域地处欧亚大陆东部中高纬度,气候类型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光、温、雨同季,农作物病虫害较轻,属于单季作物区,非常利于生产品质优异的有机农牧产品。

  ———工业企业少污染轻,尚具发展有机农业的天然条件。两大流域荒野开垦和工业开发建设较晚,没有受到工业“三废”及化学品的严重污染,为绿色植物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技术力量强,农民收入高,有利于建设有机农产品基地。两大流域属于哈尔滨市100公里经济圈内,市内有大专院校24所,科研机构153家,形成300多个学科的科研网络,研发能力、辐射能力强,并且与流域内县(市)有着良好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可以为两大流域的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提供必要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两大流域内,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达5047元,生活相对富裕,有利于农民对有机农业的投入及有机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交通便捷,有利于有机农产品流通。两大流域毗邻东北亚地区交通枢纽的301国道和同三国道,便于拓展有机食品出口市场。哈尔滨是东北亚经济区的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的枢纽,是我国东北部沿边开放的轴心,又有大连、符拉迪沃斯托克两大海港相呼应。

  ———优质农业发展较快,为建设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奠定了扎实基础。流域内已获得有效使用绿色食品认证企业43个,92个品种。五常水稻、方正水稻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已达195万亩。这些都为实施流域开发、建设国家级有机农产品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潜力分析:300万亩中低产田待开发

  专家指出,两大流域存在巨大的资源开发潜力:

  其一,中低产田开发潜力。在全市耕地资源普查中,两大流域目前有343.5万亩中低产田有待开发。根据以往农业开发经验,每改造一亩中低产田可实现粮食增产100-150公斤,粮食增产潜力可达3.4亿公斤—5.2亿公斤。

  其二,水资源潜力。蚂蚁河、拉林河是松花江水系重要支流,目前两大流域农业用水量占资源总水量的36.1%。由于两大流域农田水利设施标准低且不配套,节水技术推广滞后。从提高地表水利用率为突破口,适当控制地下水开采,两大流域水资源利用率有大幅提高空间。

  其三,森业资源。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两大流域的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用材林,都有开发潜力。

  同时,两大流域的农村人力资源和有机畜牧业发展潜力也不容忽视。

  专家预期:十年产值超200亿

  专家建议,两大流域开发建设应以10年为期、分两期完成,第一期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第二期以有机农产品示范生产基地建设为主。

  专家预测,经过10年开发建设,两大流域将流金淌银:粮食总产稳定增长,总计可增产粮食6.66亿公斤;有机畜产品实现零的突破,通过有机认证的生猪出栏数可达50万头,有机奶产量4.5万吨,有机肉牛10万头,有机山特产品将成为农民重要致富来源。综合上述效益分析及预测,通过两大流域十年综合开发可实现产值212.75亿元。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

【专题】集中心思抓发展 围绕重点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