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迪
东北网7月11日讯 7月6日晚,符迪从新加坡飞抵哈尔滨。此前一天,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该校杨潞龄医学院院长和两名教授对他进行了面试,他顺利过关。
此时,已经通过香港大学医学院面试的符迪面临着抉择:去港大还是留在新加坡?
在网上,他问远在大庆的妈妈:“妈妈,你是怎么想的?”“还是你自己决定吧!”妈妈告诉他。
最终符迪决定,去香港大学!
符迪,今年高考考出715分,是黑龙江省的高考理科状元;在使用全国卷(二)的9个省(区)状元中,他仍然位居第一。符迪堪称2008年中国高考状元王。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符迪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医学部。按照符迪的考分,进北大没有丝毫悬念。
当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这三所世界级名牌大学都向他伸出橄榄枝的时候,符迪是如何做出抉择的?他的理想宏图为何矢志不渝地锁定医学专业?
9日,在符迪的家中,记者试图解读这背后的新闻故事。
选择港大,奖学金不是唯一原因
6月29日下午,沈阳。符迪在妈妈的陪同下来这里参加香港大学的面试。按照正常的日程,港大对黑龙江省考生的面试是在30日。由于符迪马上将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参加面试,港大特意给符迪的面试时间提前了一天。
面试的题目是:你认为在故宫开星巴克咖啡店合适吗?8名同学用流利的英语争论起来。两名监考老师细心地观察着每一名考生的发言。符迪面试顺利。
今年是港大李嘉诚医学院在内地第一次招生,而且只招一人,因此院方选择学生非常慎重。面试结束后,符迪又接到了港大李嘉诚医学院副院长打来的电话,副院长与符迪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很快,港大负责招生的老师告诉符迪,他通过了。
符迪此前已经知道,如果港大面试过关,意味着校方会为通过者提供5年共计70余万港币的奖学金。
7月3日,符迪马不停蹄地只身一人飞到新加坡,接受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面试。报考这所大学是今年4月决定的。而且其报考的条件极其严格,黑龙江省只有40多人参加了第一次在哈尔滨的考试。不久,符迪又在济南参加了全国的考试,他再次胜出。
高考成绩公布后,新加坡国大负责招生的老师打电话告诉他,马上给他安排面试。原来在国大,唯有杨潞龄医学院招收新生要进行面试,即使招收新加坡本国的学生也是如此。
4日下午,校方给符迪安排了笔试,内容是写一篇英语作文;随后,又对他进行了心理测试,测试题目是100道选择题。5日,非常欣赏符迪笔试成绩的杨潞龄医学院院长和另外两名教授跟他开始“聊天”,时间有一个小时左右。这次聊天漫无边际,一些天气、课外活动、中国教育体制、课外活动等什么都有。聊天结束后,符迪被安排到另外一个房间稍等。面试老师则聚在一起“合议”。不一会儿,院长告诉符迪,他被录取了。
新加坡国大同一切国际知名大学一样,他们会为任何一个优秀的青年学子提供非常丰厚的奖学金。对待符迪也是如此,但由于符迪这样的中国学生在以前还没有先例,因此就奖学金问题“他们需要商量”。
在此期间,香港大学那边打来电话要符迪马上做出是否就读的决定,因为录取最后期限已到。这是人生抉择的最关键时刻。一向做决定毫不犹豫的符迪犹豫了。
在网上,他问远在大庆的妈妈:“妈妈,你是怎么想的?”“还是你自己决定吧!”妈妈告诉他。
新加坡国大悠久的办学历史、先进的科研设施、美丽的校园风景让符迪非常喜欢。与港大相比,两者的学术水平几乎没有差别。经过一番艰难的思考,符迪决定,选择港大!
说起这个决定,符迪说:港大的奖学金不是唯一的原因,因为新加坡国大提供的奖学金同样非常丰厚。“毕竟,港大与内地联系密切,来往也方便,在港大读书能够感受到内地的变化信息。”符迪也知道,港大最初就是从医学院发展起来的,有120多年的历史,其国际化交流程度很高,硬件设施非常好,那里聚集了许多学术精英,“跟精英在一起的学术氛围一定会对自己的发展很有帮助”。
选择医学,不希望人间再有病痛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进入医生行业的门槛很高,考取医学院非常不容易,在中国香港也是如此。符迪对此非常清楚。
去年高考时,国内某著名医科大学依托在清华的名下招生,符迪把志向定在了那里。当年他打了680分,离清华的大门只有7分之遥。高考遇挫,他没有放弃宏愿。今年再次扬帆,符迪把第一志愿改为了北大医学部。
两年奋战,为的就是读医学,为的是救死扶伤,他不愿意看到有人因病痛而失去生命,这种伤痛在符迪小的时候就让他刻骨铭心。
符迪的父亲是通过读书而从农村进到大庆市工作的,一家人生活得幸福安然。然而,1997年父亲因车祸永远地离开了他们。符迪的爷爷奶奶都是聋哑人,全家从此生活更加艰难。
直到继父的加入,家里的生活才逐渐好转。继父非常喜爱符迪,符迪也非常喜欢继父。不知为什么,世间的不幸再次降临到符迪和妈妈的头上:继父患上了一种血管病。
符迪常常跟着妈妈出现在医院里。继父曾经数次去北京住院治疗,符迪在寒暑假都会去北京看望并帮助妈妈照顾他。继父被病痛折磨得痛苦的表情让符迪永世不忘,他经常问妈妈:这个病怎么就治不好呢?
2006年,符迪17岁时,深深疼爱他的继父去世了。符迪不明白:病魔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夺走一个又一个亲人的生命?符迪立下一个志向:长大了一定当一名医生,一定不再让病痛给他人增添心痛。
符迪的妈妈注意到,符迪两年高考填报志愿都是非医学不选,而且专业都是临床医学。
本来,新加坡国立大学在中国没有招收医学专业学生的计划,但该校的招生人员多次来大庆一中得知成绩优异的符迪立志要读医学之后,表示回去“会给他争取一下”。高考成绩一公布,新加坡国大告诉他,医学院面试时间已经安排好了。
杨潞龄医学院院长在和符迪“聊天”时曾经问过他“为什么要选择医学”,符迪只是简单地回答说“从小就喜欢,是个人志向问题”。
选择复读,做出最快的一个决定
今年,符迪和妈妈收获了十足的喜悦。6月14日晚,高考成绩可以网上查询了,当他的分数在电脑中“跳出来”的那一刻,符迪心头一颤:715分!比估分高出来20分!进北大没问题了。
然而去年的此时,符迪妈妈的心里却是一片茫然:儿子清华没考上,被省内一所著名大学录取了。这所大学也很不错,去还是不去?她征求儿子的意见,“不去,再念一年。”符迪坚定地告诉妈妈。符迪说,这个决定是他长这么大做出时间最短的一个。
身为大庆市电业局职工的妈妈看到同事家孩子高考的艰难状态,也为自己的儿子担心:考试无常,万一明年还考不好怎么办?任何一位母亲都会珍惜儿子用汗水付出得来的每一个成绩。然而最后,母亲还是尊重了儿子复读的意见。
说起符迪的学习习惯,符迪妈妈的最大感触就是儿子读书很专注。“一般的孩子在你进入他房间的时候,听到门一响,孩子肯定会把头扭过来,而符迪不是那样。你即使从他身边走过,他也不会分神。”成长的经历让符迪比一般孩子更自立自强,这一点也是符迪妈妈的骄傲。“小的事情都是自己决定,只有遇到大的事情才问‘妈,你是怎么想的?’其实有时候我还没有孩子知道得多呢。”符迪妈妈说。
符迪从小到大一直成绩优秀,学校一直把他作为冲击高考状元的候选人之一,今年果真成功。在音乐、体育等方面,符迪也表现出了足够的才华。他们学校有一些外教,符迪是在英语角跟他们认识的,最后好多外教都跟他成了朋友。他们要出去买东西,符迪经常被邀请去当参谋。“孩子的沟通能力比较突出,所以在多次面试中顺利过关。”符迪的妈妈说。
与符迪交流,给记者的一个感觉是他很沉稳。说起学习方法,符迪认为自己比较善于沉入进去思考,“学习勤奋决不是在那里一直不停地写,做题只是让你对知识有个更好的理解,而理解的过程就是深入思考的过程。”符迪说,他不太喜欢高三学年的学习生活,因为那是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做题过程中度过的,很枯燥无味。但为了实现理想,“我把高三复读当作一种挑战性的任务来完成。”
日前,香港大学给符迪打来电话,征求他打算选择哪所内地大学作为预读大学的意见,“我选择北大。”符迪说,在北大预读一年,2009年,符迪会到港大李嘉诚医学院开始五年的学习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