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走进泥草房改造示范村:赵大妈们的幸福生活
2008-07-11 16:53:1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来玉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1日讯 赵桂珍老人今年60岁,除了耳朵有点聋外,身体倍儿棒。当记者走进她家的新房子时,赵桂珍正和邻居的老姐妹唠嗑呢。见到来了客人,赵大妈笑呵呵地拉记者坐在炕沿上。

  红黑脸膛的村支书高云林说:“几十年都是一张苦瓜脸,多少年没看到老赵婆子这么乐呵了。”

  赵大妈是通河县浓河镇富强村的老住户,自从和老伴结婚后就没享着福。家里仅有半垧地,一年收入没几个“子儿”,等老两口跟头把式地给三个儿子娶了媳妇后,兜里已经精光。老两口结婚三十多年,就没搬过家,一间半草房比大小子的岁数都大。

  提起那个老房子,站在宽敞明亮的新房中的赵大妈感慨万千:“那房子有三十多年了,已经趴趴得不行了,人在屋里都直不开腰。冬天,整个墙都是白的。一碗水放在桌上,第二天早上就冻成了冰。夏天四处漏雨,做饭的时候一掀锅盖,雨就进锅了。碰上大雨,晚上不敢睡觉,怕房子塌了砸着。”

  像这样的泥草房,在富强村即将成为历史。

  赵大妈的日子在2007年有了转机。这年,国家投钱对村里的泥草房进行改造。本来造价2.7万元的稻草板节能房,赵大妈只花了5000元就买到了手。当年11月份,赵大妈平生第一次搬了家,住进了做梦都不敢想的新房。

  赵桂珍非常满足:“现在家里有自来水、有线电视,连上厕所都不用上外头去。”

  赵桂珍老人对现在的日子非常满足。

  站在旁边的老支书高云林讲,全村从去年到现在盖了24栋这样的新房子,48个贫困户今年末都能搬进来。到时候,富强村310户居民没人再住泥草房。“你说他们能不高兴吗?”

  在富强村,比赵大妈更有幸福感的还大有人在,青年农民高辉就住进了通河县第一个农民集资楼,现在与赵大妈是一道之隔的邻居。

  2007年11月,高辉只花了6.4万元就买下了一套建筑面积80平方米的房子,加上装整好10万元。如今,小两口每天放下锄头,就可以过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高大魁梧的镇长丁连生说,一年前,村里一些富裕的农民开始琢磨要向城里看齐,张罗着要集资建楼。镇里一看,这是好事呀,支持!经过争取,集资盖楼的农民可享受泥草房改造政策,每户补助5000元;20万元建楼的配套费用全免。2007年11月,通河县第一栋农民集资楼进户了。

  通河县第一个农民集资楼。

  “这栋五层楼,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共50户,有三个户型,上下水、有线电视、程控电话等一应俱全。特别是供暖,用的是高科技。”丁连生领着众人走进楼后一个小平房内,来到一套设备前:“这是省里赠送的地热供暖设备,价值76.3万元。它把地下水抽出来后提取热能给暖气水加温,最后通过管道送到用户家中。这东西好——费用低又环保,冬天是暖气,夏天可当空调。”

  集资楼用的是环保供暖设备。

  赵大妈和邻居们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听村支书高老头说,今年,集资楼前要建一个8000平方米的健身公园,村里要建活动室、卫生室、畜牧室,所有的农家院要装上铁栅栏,便道铺上步道板,主道是水泥路,晚上有30盏太阳灯照明……

  难怪当了二十多年的高支书整天乐得合不拢嘴,仔细一算,富强村的泥草房改造,国家拿了600多万元。

  “听说,今后国家还要拿出好多亿来改造泥草房呢。真盼着所有的农民兄弟,都早点住上和富强村一样的漂亮大房子。”支书就是支书,觉悟还挺高。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