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我省20个水土流失区列为黑土地治理重点项目区
2008-07-12 14:53:3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贾红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2日讯 从今年起,国家农业开发办和水利部将实施国家农业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预计三年间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2亿元,我省共有20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县、区、场被列入项目区,三年将累计治理300万亩水土流失区。

  蔓延的侵蚀沟是黑土区水土流失的典型特征之一,而土层逐渐变薄、土地生产力下降,泥沙淤积江河、水库等一些不太容易被发现的现象也是黑土区水土流失的典型特征。由于黑土层变薄,黑土区的耕地呈现出地力减退,粮食产量下降的趋势。中科院专家在黑土区坡耕地上所作的实验表明:当黑土层剥蚀20厘米时,玉米减产3~5成,大豆减产2~4成;当黑土层剥蚀30厘米时,玉米几乎绝产,大豆产量只有4~6成。而事实是,在黑土区现有的全部1.92亿亩耕地中,已有1.05亿亩坡耕地的黑土层不足20厘米,3355万亩坡耕地的黑土层已经全部消失。与此同时,蚕食良田的沟壑也在日益增多。目前,全省已经形成侵蚀沟约16万条,这些沟侵蚀的良田总面积约为200万亩。在丘陵漫岗区,平均每1.67公顷土地上就有一条侵蚀沟。在经过日积月累的水土流失后,侵蚀沟往往会在一夜之间冒出来并迅速发展。有关于此最让人惊心的一次经历发生在宾县:1994年7月13日,一场大雨冲毁了当地5000余公顷耕地,一次性形成新的侵蚀沟3300多条,致使3个村屯被迫搬迁。

  黑土层一旦流失,往往很难恢复。因为黑土基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形成1厘米的黑土层大约需要400年的时间,而目前平均流失到1厘米黑土层只需要1~3年的时间。伤痕累累的黑土地向人类发出了强烈的警告,这宝贵的自然资源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但是,由于一直没有稳定的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多年来黑土地的水土保持与治理总是没能走上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

  不过近年来,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务院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强黑土地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在对黑土地开发利用100多年后,黑土地终于迎来了保护和治理的曙光。从2003年开始,由水利部组织开展的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在我省拜泉、克山、克东、明水、宾县和九三农场等地开展。2006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又启动实施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一期工程。通过试点工程和一期工程的实施,科研人员探索出了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技术路线和治理模式。

  从今年起,国家农业开发办和水利部将实施国家农业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预计三年间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2亿元,我省共有20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县、区、场被列入项目区,预计三年将累计治理300万亩水土流失区。对于黑土地来说,从今年起开始的大规模、集中治理和保护是空前的,也是难得的机遇。

责任编辑: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