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4日讯 13日,带着好奇与疑问,百余位市民来到哈工程大学启航中心学术报告厅,聆听冰城首次公益催眠讲座。哈尔滨工程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金宏章教授揭开催眠术的神秘面纱:人人都有过催眠状态;催眠可以影响人的植物神经,因此可以解决心理问题、治疗心身疾病;催眠更能开发人的潜意识、潜能力。
一米九大汉躺成“人桥”
为了让人们真正领会催眠现象,金宏章教授在简单为催眠术做定义之后,开始了现场的“催眠秀”。
几位市民自告奋勇走上前台。一位身高一米九的魁梧男子站在台中间,闭上眼睛接受催眠。“你的头部觉得很放松,你的肩部也很放松……”随着金教授不间断的“语言诱导”,仅仅两分钟,他便进入“状态”。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这位接受催眠的男子被“放倒”,头、脚分别支在两个椅子上,身体的中间完全是悬空的!
“你的腰部很有力量,而且越来越有力量。”在金教授的暗示下,被催眠者“躺”得更挺直了。此时,一位男工作人员踩上了被催眠者的腰部,被催眠者岿然不动!据介绍,这样的现象在心理界被称为“人桥现象”。
开发人体潜能效果奇妙
当一个人完全处于专注状态的时候,实际上他就处在了催眠状态。金教授介绍,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催眠状态,催眠术就是使人进入这种类似睡眠状态的引导技术。
金教授称,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像一座浮在水面的冰山,潜伏在水面下的潜意识占了90%。人的记忆力、想象力、习惯等经常是被潜意识控制的,在非专注条件下,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制约着这些功能的开发。在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容易接受心理暗示,回忆力增强,身体达到的力量可以达到清醒时的7倍—12倍。美国的一位受害者,就是在催眠状态下,回忆出歹徒的面容。催眠状态具有特殊的心理效应,目前,国内外专家正在研究将其运用到运动员、演员潜能开发,辅助司法工作等。
心身疾病“催眠”助疗
金教授介绍,在催眠状态下,打开植物神经的“密码”,可以调整人的心理状态,包括一些心身疾病。
在昨天的公益讲座现场,有一些市民是带着失眠的难题前来咨询的。金教授说,催眠是可以调节睡眠的,简单的自我催眠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另外,金教授为市民介绍了一种经典并易操作的10分钟卧功,相当于自我催眠保健,适合机关干部、白领等长期用脑者。具体步骤是:在办公室沙发上躺下,头轻轻垫起,或选个舒服的姿势坐下;闭上眼睛,双手、双脚交叉;用腹式呼吸法,慢慢地深呼气、深吸气,什么也不想,只想着深呼吸的空气流动过程。坚持10分钟下来,相当于睡一次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