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7日讯 题:真情连你我和谐进万家——黑龙江省开展“邻居节”活动综述
记者 印蕾
生活的快节奏,封闭的单元楼,隔断了邻里的正常交流。热闹的“邻居节”为居民们打开了交流之门、和谐之门。
![]() |
鸡西市鸡冠区表彰“十佳好邻居” |
2005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庆市和其他城市的部分城区陆续开展了邻居节活动,2006年这项活动首次推广到全省,活动主题为“真情连你我,和谐进万家”。几年来,邻居节活动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和支持,获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成为黑龙江省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
![]() |
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江安街道与驻区企业联办邻居节活动 |
民心工程干部认同群众认可
从首届开始,邻居节活动便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城区和街道的负责同志,把邻居节活动作为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社区人际关系的中心环节,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带头参加并组织邻居节活动。形成了各级文明委领导,各级文明办和文明委成员单位牵头,新闻媒体推动,街道、社区具体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全省邻居节活动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邻居节活动得到广大群众的充分认同。据统计,全省有92.8%的社区参加了邻居节活动,活动经常、形成特色的社区达到48.2%,其中哈尔滨、鹤岗和黑河市的全部社区都开展了邻居节活动。群众的参与面达到53.4%,经常参与面达到28.4%,其中齐齐哈尔和牡丹江市的群众参与面分别达到71.4%和77.6%,邻居节成了全省群众自己的“节日”。
![]() |
大庆一社区的“邻里大会餐”活动受到居民的欢迎 |
活动载体多真情碰撞升华
广大居民群众是“邻居节”活动的主体。为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群众参与邻居节活动的积极性,全省各地创造了敲门日、恳谈日、见面日等多种活动载体,引导居民走出家门;开展邻里百家宴、社区运动会、小区文艺演出、居民才艺展示、邻里携手逛新城等活动,促使人们乐到一起;建立文艺、体育、兴趣协会和团队,开展互赠“邻里亲情卡”、“邻里话荣辱”、“居民论坛”、“寻找社区文明人”和“五手互动”等活动,使广大居民群众从见面不相认到相互点点头,从相逢如陌路到主动说说话,从对门不相识到主动帮帮忙。邻居节活动为改善新形势下的社区、楼道居民的邻里关系搭建了桥梁。
社区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
邻居节活动在我省开展仅有短短的三年时间,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培育了以“好邻居”为骨干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从首届邻居节活动开始,从省到社区,都建立了评选“好邻居”的机制。“好邻居”是全省邻居节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有觉悟、有能力、有威信的群众骨干队伍,是社区志愿者队伍的核心,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支柱。哈尔滨市建成“党员楼道”、“雷锋楼道”、“书画楼道”、“花卉楼道”、“摄影楼道”3600多个,社区志愿者人数达到10万余人。大兴安岭地区所有社区都开通了社区网站,成立了“邻里情互动中心”134个、“居民困难求助中心”41个、“老年人生活援助中心”31个。三年来, 220名好邻居曾先后收到省文明委表彰,近5000名好邻居受到各市地、城区、街道的表彰,成为各地文明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
——建立了以市民学校为中心的社区教育网络。三年来,全省各地在邻居节活动中大力加强市民学校建设,通过组织家庭保健、子女教育、美容健身、文化欣赏等教育,满足广大市民对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增长驾驭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新需求。市民学校还成为联系广大市民群众,特别是年青人和机关干部的有效途径,成为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阵地。目前,全省已经建立社区市民学校1913个,占现有社区比例达到62.31%,月平均活动2.3次,市民参加比例达到50.68%。
——构建了社区共建新格局。通过“邻居节”平台,“邻居”的概念由门对门、楼上楼下、左邻右舍,扩展到居民小区和整个社区,驻街单位、大专院校以及外来务工人员,以“邻居”的身份融入到活动中来,使“邻居节”活动从小到大、从社区到整个地区,参与面扩大了,影响力增强了,推动了和谐创建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全省有70.2%的驻社区单位参加了邻居节活动,有力推动了社区的全面建设。据统计,全省各地邻里纠纷、案件、居民上访数量下降的社区分别达到62.8%、57.3%和42.4%,群众的生活更加安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