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一年咬伤两万多人 哈尔滨狗患何时休
2008-07-20 15:46:39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王晓晨 王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阅读提示】近日,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室(简称市人大法制办)首次打破传统的“部门立法”模式,尝试委托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起草《哈尔滨市养犬管理条例(代拟稿)》一事引起了各方的关注。15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市人大法制办将在本月底举行首次专家碰头会,汇集专家对修改的新养犬条例的建议。

  目前哈尔滨市正在施行的是1996年出台的《哈尔滨市限制养犬规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规定已远不能适应养犬现状,尤其是《行政许可法》出台后,该规定已不能通过高额收费的办法来达到限制养犬的目的,起不到对养犬进行规范管理的作用。而市民对一些养犬人不道德的养犬行为意见很大,而正在酝酿出台的养犬“新规”将更科学、便民,并努力创造一个人犬和谐相处的城市环境。

  一年发生近三万起狗伤人事件

  14日,记者来到哈尔滨市儿童医院采访时,脑科、骨科、眼科、口腔科四科的专家正在全力抢救一名被狗咬伤的3岁男孩,这名男孩儿家住哈市幸福乡,被邻居的一只大狼狗咬伤了脸、头发、四肢、躯干,受伤处多达十几处,经过四科专家十余个小时的全力抢救,孩子才脱离危险。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口外科主任田素宝告诉记者,他们每年夏季都能收到二三十例被狗咬的病例,受伤的孩子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因为这些孩子还小,天性上很喜欢动物,不怕大狗、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所以很容易出现问题。田主任说,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去年夏天,医院接收了一名家住松北区被大型野狗舔了脸的小姑娘,这名小姑娘受伤很重,光手术缝合就缝了四十多针,女孩子的脸几乎都要被狗啃掉了。因为狗咬伤的是脸部,又是女孩子,孩子肯定是要毁容了,为了最大限度地医治好这个孩子,尽量保持形象,医生们前后进行了三次大手术,每次手术前孩子的家长都忍不住要哭,可小姑娘就劝她的父母说:“医生是为了让我更漂亮才手术的,我手术后就会和以前一样了,你们放心吧,打了麻药手术一点都不疼,我进去睡一觉就出来了……”听到这些,一些女护士都忍不住抹眼泪。好在这名3岁的女孩子皮肤愈合的情况还不错,但即使这样,女孩脸上还是留下了永久的疤痕。

  家住南岗汉祥街的李梅女士告诉记者,前几天,她领着7岁的女儿去逛原动物园前门的早市,走的好好的,忽然听到女儿大叫一声就哭了。李梅低头一看,女儿的腿正在流血,一只小狗已跑进了拥挤的人群。李梅高声喊:“谁家的狗咬人了?”可根本没有人答应,她只好赶快背着女儿去处理伤口,打狂犬疫苗。

  记者从哈尔滨市疾控中心了解到,去年哈尔滨市发生犬伤人事件达28480起,比前年增加7000起;仅今年一季度,哈尔滨市就发生犬伤人事件4578起……疾控中心平均每天接待20多人来打狂犬疫苗,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待40多人,其中91%的人是被狗咬伤的。据了解,早市、夜市、公园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是狗伤人的高发区。由于市民遛狗时将狗链松开,任由狗到处乱窜,被狗咬的人经常找不到狗主人。


 

  流浪狗扰民又带菌

  16日,记者来到哈尔滨市小动物保护协会,在这里有三四十只流浪猫狗。上午记者采访时,哈尔滨市小动物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正带着两只流浪猫和三只流浪狗去宠物医院做绝育手术。“这些年宠物繁殖的速度很快,一对流浪狗一个夏天就能生出多个幼崽。此外,流浪宠物容易得病,并且污染环境,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难以消除的城市公害。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强制免疫和强制绝育。只要收到流浪猫狗,我们会先实行强制免疫,同时我们也在不停地给流浪猫狗作绝育手术。”一见到记者,哈尔滨市小动物保护协会负责人刘春丽就无可奈何地说道。据她估计,哈尔滨流浪犬有7000多只。而夏季正是宠物被弃的高峰期。就在14日,小动物保护协会一天就收到了市民送来的8只被遗弃的宠物,其中猫6只,狗2只。两只小狗都是病狗,其中一只是被女主人抱来的,当工作人员质问她到底是真喜欢狗还是假喜欢狗,不能狗一得病就把狗抛弃掉,结果那女的把狗一扔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采访中,刘春丽指着一只趴在笼子里低声呻吟的白狗对记者说,这只狗叫“浪浪”,它被送来时全身脏兮兮的,工作人员给它收拾身体,都没法直接洗澡,必须先剪掉身上的泥坨,光身上毛混着的泥坨,就剪下了将近1.5公斤,而这只狗也只有5公斤重。工作人员检查后,发现这只狗得了犬瘟热病,估计也是得病后才被主人扔掉的。在这个由民间发起成立的组织里,收养着三四十只被虐待、被抛弃的流浪小猫小狗。留在这里的宠物大多是残疾或是身患重病的猫狗。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流浪猫狗,据小动物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分析,一些人在饲养宠物的时候,就是图着一时好玩,把小动物当成了自己的玩具。但是它们总有淘气、生病的时候,有些人养了一段觉得烦了忍受不了或是舍不得再花钱饲养、为宠物治病,就将这些宠物抛弃了。

  走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安字片一带的小区里,不时能看见一些被遗弃或走失的小猫小狗拖着脏兮兮的身体穿梭于楼群之间。谈到这些流浪猫狗,居民意见不小。“有时候天不亮就听见外面有流浪猫狗的叫声,特别扰民,对此,居民们反应可大了。”安松社区副主任古蕙若有些无奈地介绍说。居民于桂华说:“前几天,我和老伴晚上出去散步,一只狗从路边蹿出来,给我俩吓坏了。后来,那只狗每天晚上都在那片跑动或者在垃圾箱里找食,浑身脏兮兮的,我们都绕着走。”

  流浪猫狗东奔西跑,胡乱进食,随地大小便,不仅破坏环境,而且它们身上带有的大量细菌和有害病毒威胁着人类健康。在市人大法制办之前做的相关调查中,市民对流浪猫狗的意见最大。

  尸体、粪便污染环境

  于纬是哈尔滨一家垃圾中转站的环卫工人,在他的日常工作中,经常要为一些死猫死狗收尸。“冬天还好一点,集中几个一起焚烧。夏天的时候最遭罪,尸体腐烂的气味真让人恶心。”有的环卫工人还反映,有的居民偷偷将自家宠物的尸体埋在公园里,甚至有人把它们扔到松花江边。

  15日,记者在道里红星广场上,对十位遛狗的市民进行了随机调查,有5位表示狗死了后会在附近随便找个空地给它埋了,有3位表示会扔到垃圾站,只有2位表示希望有专门的宠物殡葬地,安置狗的死尸。

  专家指出,目前人们对死亡动物尸体的处理非常不科学,街头巷尾、垃圾箱、树林绿地、江河等都成了动物尸体的安葬地。乱抛动物尸体最大的危害是传播病菌,危害百姓的健康。

  哈尔滨市小动物保护协会的刘春丽说,“狗毕竟不如人,扔了就扔了。”这样的观念存在于不少市民的心中。但事实证明,恰恰是人身边的这些动物,一旦被忽视,出现了问题会十分严重。

  另外,狗粪现在已经成为了哈尔滨街道的公害。在一曼街工作的一位清扫员说,对狗粪真是防不胜防,清理得不及时就会形成“公害”。不远处,一位刚下公交车的女同志正在不停的蹭鞋。原来,她刚下车就在树根处踩了“雷”。她不停地抱怨,“太恶心了,这肯定是早晨遛狗的人留下来的。”

  在中央大街,狗屎的危害更为“严重”。

  负责哈市中央大街保洁工作的某物业公司经理任继强告诉记者,自从他们负责中央大街的物业管理以来,狗粪的危害就一直存在。一般在4时到6时这段时间,中央大街遛狗的人比较多,大型犬和小型犬都有。遛狗人所过之处,经常在街道的隐避处或者是树坑附近留下粪便,“有的干脆就留在面包石上”。防洪纪念塔附近和西5道街到12道街是重灾区。

  “经常有的人让宠物偷偷把粪便拉在草丛里面,我们的保洁员不知道,用抽灌机打草的时候崩得一身一脸的现象时有发生。”任继强说,“狗尿还好说,关键是狗便,粘在地上时间长了就不好清理。”

  记者采访了哈市城管行政执法局中央大街分局执法科科长郑建东。他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执法缺少依据,出于保护行人安全的考虑,我们不允许在中央大街遛狗,见到遛狗的人我们都要进行劝阻,但也只能是劝阻,因为哈尔滨还没有法规明确规定在中央大街不允许遛狗,碰到素质高的人还好说,如果碰到有些人不配合,不但不把我们的劝阻当回事,有时还要招来一顿骂。”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