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5日讯 “借到了,借到了!”23日下午,听到爸爸激动的声音从电话那边传来,哈尔滨市南岗区某中学初一学生沈嘉航终于松了口气。有了初二教材,他就可以补新课了。
记者走访发现,暑期里,学生纷纷参加以讲解新学期课程为内容的补课班。一时间,新学期的教材成了“香饽饽”。
为了能补上课,暑假前,沈嘉航就发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助他借初二教材。“虽然下手比较早,但是很多学姐学哥的书早就被人借走了。书店里卖的新教材又不全,有的科目根本买不到。”沈嘉航告诉记者,眼看补习班就要开课了,他已经打算与借到教材的好朋友共用一套教材了,幸好爸爸从一位同事的儿子那里借到了。可还没等高兴多久,爸爸就提醒他:“这套书同事的儿子8月份还要用,你只能借用半个月。”
读初二的宋菱宇拿着一沓刚刚复印好的纸告诉记者,他和爸爸妈妈都没能借到新教材。为了不耽误上补课班,妈妈把她同事孩子的教材一页一页地复印下来了。他班里的同学几乎都报名参加了各种讲解初三新课的补课班,许多买不到、借不到教材的同学只能用复印的教材上课。记者走访发现,部分新华书店中的新学期教材已经脱销。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晓明认为,提前学习新课程容易使学生开学后失去对新学期知识的期盼感,影响正常学习,甚至可能丧失学习兴趣。对中小学生来说,学习知识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学生可以在适当的指导下预习新知识,然后带着问题到新学期解决,这样的学习方法会更好。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