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5日讯 24日,记者从哈尔滨市农村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半年,哈尔滨市农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粮食生产形势“一好三增”,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畜牧业发展增势趋强。截至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9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6.1%。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哈尔滨市粮食生产呈“一好三增”的形势,目前粮食作物苗情长势较好,全市一类苗达到92%以上,是历史上苗情最好的年份。与此同时,哈尔滨市粮食生产面积不断增加。目前,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2561万亩,同比增长1.4%。三大粮食主栽作物水稻、大豆的生产面积分别增加6.3%和14.4%,而玉米面积则下降5.9%。上半年,全市农业生产投入资金58亿元,比上年增加11亿元。新打抗旱机电井3.2万眼,新建提水站153处等。此外,全市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其中,水稻大棚育秧面积达到500万亩,比上年提高31%;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达428万亩,比上年增加217万亩;玉米高产创建面积也进一步提升。
上半年,哈尔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176.7元,同比增加26.3%,高于上年同期增幅7.9个百分点。从收入构成看,家庭经营收入2464元,工资性收入500.3元,转移性收入171.4元;财产性收入40.5元。今年国家加大了惠农扶持力度,提高了农资综合补贴、生猪补贴额度;同时,全国粮价不断攀升,农民手中存粮销售加快,加之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都拉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此外,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家对奶牛、可繁母猪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等政策的出台,以及畜禽产品销售价格的持续走高,使得全市畜牧业存栏、出栏双增长,生猪生产快速恢复、奶牛、家禽效益回升,产品供应稳定充足,全市畜牧业生产增势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