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教育专家:“综合素质评价”终将成为中考一道槛儿
2008-07-27 08:21:35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慕海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27日讯 眼下正是哈尔滨市今年高中录取工作全面展开之时,所有考生和家长的目光都集中在招考部门颁布的“录取分数段”上。而哈尔滨市两年前开始实施的《哈尔滨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经历了去年中招的“试行”后,在今年的高中录取中,仍未见“参与其中”。刚颁布时曾一度让众多初中生及家长非常重视甚至有些紧张的“评价结果”,目前看并没像有关部门先期所说的那样“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成为高中招生的依据。”简单说,实施两年来,“综合素质评价”并未在“中招”中成为一道“门槛儿”。因此,考生和家长对“评价结果”,也没了当初的关注、重视,已经很少有人提及,甚至已经被普遍遗忘。“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个教育行政部门的“中考新政”,就会这样如“一阵风”吹过吗?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曾经让家长很“紧张”

  2006年,哈尔滨市教育局颁布了《哈尔滨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试行)》,在全市初中生中开始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这一举措意味着今后全面考核综合素质将逐渐取代以分数论高低的考试。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合作交流与探索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5大方面、17个要素。17个要素分别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自尊自律、社会责任、保护环境;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生活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审美情趣、审美表现。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A的比例不能超过40%。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C(含C)以上,才允许报考普通高中(含重点普通高中)。

  因为根据综合素质评价形成的《哈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报告书》会收入档案,并且结果将参与到中考招生中,综合素质评价一下让当时所有初中生及家长,特别是对2007年将要参加中考学生(他们是第一批在报考高中时要参考评价结果的一届毕业生学生)有些不知所措。一时间赞成的、反对的、担忧的、质疑的……各种反映一下子都反馈上来。

  对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反应,最为强烈的群体当属学生家长,更多的意见也是质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提出质疑的家长普遍认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之时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会尽显公正吗?以成人社会的某些社会风气看,很难排除学生之间拉帮结派、老师凭印象给分的弊端。如果孩子因此而获得D级,将会被剥夺升高中的权利,即便不是D,而是B或C,那么在高中录取时,会不会出现相同的考试分数下,学校参考综合素质成绩而择优录取呢?

  连续两年未成“槛儿” ,师生家长全淡漠

  2007年6月,全市8万余名当年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完成,8万余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等级均合格,即全部都在C级以上。也就是说综合素质评价这道初中升高中的“门槛儿”很低,所有的毕业生都轻松迈过。中考后录取工作开始后,学生家长所担心的情况也没出现:高中录取时不论是重点高中还是普通高中,没有哪一所学校因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过低而拒绝录取,也没有在相同考试成绩下,优选综合素质等级较高的情况发生。于是,当初学生家长的一切担心都显得“多余”,“又是一个过场”,成为学生家长们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普遍评价。

  今年的中招情况依旧如昨。据了解,今年初中毕业生在填报志愿时,同去年一样没有出现因为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不过关而被拒绝的。现在,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已经如同初中毕业的体育考试一样———“满分30分,大家都满分”。许多家长甚至压根就不知道还有综合素评价这回事。今年儿子升高中的张女士对记者讲,儿子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她料想的一样是B。张女士说:“说白了基本上孩子的学习成绩差不多了,A、B、C、D代表着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我儿子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就是良好一级,大家都是心照不宣了,反正也不会影响到什么,没人再看中这个。”

  实施方案不够具体,很多标准难把握

  采访中,哈市教育局此项工作负责人、基础教育二处处长于亚基表示:实行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启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哈尔滨不是首创,南方一些城市已经开展多年并见成效,很多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

  正如于处长所说,在记者的采访对象中,没有人否认这项措施的意图,但是对其推进程度及最终结果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在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责人看来,综合素质评价的推行能够淡化学生的分数意识,为他们减负减压,从而改变“每一分都可能决定学生不同出路”的现状。

  而今年刚参加完中考的学生田甜说,这种综合素质评价似乎并未减轻她的负担,反而让她更累。田甜认为:目前高中录取并没有参看什么评价结果,准绳还是那个决定一切的考分,而记入档案的《报告书》又让她不得不在学习之余,再去为那5大项17个要素而分神。

  作为班主任,哈尔滨市某初中的房继红老师则认为,这个综合评价结果到底能不能、什么时候能在升学考试中发挥作用?她不清楚。但是从实际操作看,它的确对很多学生起到了“促进作用”。房老师介绍:为了尽显评价的公正性,而不是老师和同学们凭印象给分,她所在的班级设立了专门“记录薄”,让评价尽可能做到有据可查。房老师说:“不论学生的表现是出于什么目的和动机,客观还是起到敦促学生努力做好综合素质评价所涉及的相关要素的作用。”

  但也有不少老师认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所涉及的项目及评价标准很模糊,如何划分等级让老师很挠头。比如“扰乱课堂纪律”一项,学生自己小动作、与别人说话、顶撞老师,甚至是用粉笔头扔老师等等,种种行为到什么程度给什么等级,没有细化,让老师很难把握。具体实施起来就会出现一个老师一个标准的情况。再如“大型活动表现”一项,有的同学是积极参与但因没有相关特长,而只能在活动中做“配角”,那么这种“大型活动”中的“主角”和“配角”等级要怎么划分?由于目前实施方案中的缺少细化,一些方面的评价让老师也很为难。

  眼下虽没“硬挂钩”,但“挂钩”是迟早之事

  说是要与中考“挂钩”,但是两年来却迟迟未动。对于这种被称为“走过场”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于亚基处长表示:未动不表示不动,综合素质评价最终不仅会参与到学生的中考之中,也会成为学生日后更高层次的升学、就业的一个重要参考,它将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于处长介绍:一项新的制度的实施,总是要有渐进和适应的过程。就如同邮政部门开始实行邮政编码时,开始很多年里只是为了让人们养成正确填写邮政编码的习惯,真正实现信函自动分拣是在很多年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是如此。虽然目标是要实现与升学考试“挂钩”,但在刚刚开始实施之时,却不能“硬挂钩”,要给学生、家长、老师一个适应的过程。于处长表示:教育行政部门是计划3-5年内实现“硬挂钩”。在这个时期内,教育行政部门将根据基层学校的反馈意见,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不断完善,使其更严谨、更科学。也会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组织本市教师进行座谈互相学习。于处长说:“就目前的现状,不排除有些学校和老师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流于形式,不认真进行。目前综合素质评价的门槛还很低,低到所有学生都可以迈过,但是现在“低”不代表永远低,经过几年的努力,门槛势必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肯定也将成为除考试成绩之外,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参考。”

  最后,于亚基处长恳切忠告:“把综合素质评价理解为‘走过场’是绝对错误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如果缺乏相关重视,当一份不理想的《报告书》记入档案之时,所引起的后果将是无法弥补的!”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