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粮食产量平均提高10%的“太空种子”亟待龙江扎根
2008-07-27 10:26:13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一种能够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使粮食产量平均提高10%左右的种子处理技术,目前在我省试验示范面积只有2.6万多亩。

  兰西县兰西镇永久村村民冯国良家种了40亩玉米,今春播种时他就将这40亩地分成了两块对比田。其中的38亩地播上了经过技术处理的“太空种子”,另外2亩地播上了和往年一样的普通种子。此后虽然两块地的土壤条件一样,种植方法也一样,但仍逐渐显示出不同。38亩地的玉米长得又粗又壮,旁边的2亩地的玉米却长得细细高高。而且前者的叶面比后者宽大肥厚,颜色也更深。冯国良告诉记者,这都表明前者比后者的长势好。

  更加鲜明的对比则出现在村民冯克军家的两块玉米地里,两块地地挨地、垄挨垄,种肥相同,区别只是分别播上了经处理的“太空种子”和未经处理的普通种子。令冯克军惊喜的是,由于这块地的土壤里含有致病菌,往年夏季玉米常会出现黑穗病,但今年前者几乎未发病,而后者的发病率仍达到了60%。

  据省农机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任晓东介绍,所谓“太空种子”是指经过“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处理过的种子。“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国家科技部“863”农业发展计划项目,也是我省今年重点推广的农机技术。由于该技术是将模拟太空种子处理的原理应用于现代设备来处理种子,因此这种种子被俗称为“太空种子”。我省从2006年引进该项技术后,经多点试验证明,使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能够激发种子活性,促进作物生长发育,防止病虫害,更重要是增产效果显著,能使玉米、大豆、水稻三大主产作物平均增产8%~12%,瓜果平均增产10%~25%,是多年来单项农业技术推广中增产幅度最高的技术。

  作为“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试验示范区的兰西县,有示范田面积4000亩。兰西县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贾正东说,在玉米、大豆、蔬菜的对比实验中发现,经过处理的作物整个发育周期都具有很强的生长优势。主要表现为种子发芽率明显提高,大豆提高5%,蔬菜提高10%;提前2~3天出苗,而且出苗整齐,根系发达;抗旱和抗病虫能力增强;果实成熟期提前,大豆提前2~3天成熟,豆角提前5~7天上市。

  任晓东说,由于“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采用物理技术处理种子,因此其副作用几乎没有,可以说是一项绿色、高效、先进的粮食增产技术措施。并且其增产效果明显,而且处理种子的成本很低,处理一公斤种子只需2角钱左右。但目前该技术仍处于示范阶段,全省有26个县被列为试验示范区,示范面积只有2.6万多亩。

  据悉,今年,吉林省已将“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作为五项重大粮食增产技术之一,准备在全省推广。今年吉林省计划推广种子处理机300台,推广应用面积300万亩。按照平均增产8%计算,预计年增产粮食1.2亿公斤,增收1.5亿元以上。而我省与吉林省的农艺、气候、品种等农业基础条件都基本相似,也已做好推广的技术准备,但要真正使“太空种子”在龙江大地生根发芽,使“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在我省大面积推广,还需要提高基层领导和农民的认识,更需要政策扶持,并研究等离子种子处理机的经营形式等问题。

  为此,有关专家建议,成立省级“等离子体处理种子技术”推广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目标,建立健全工作档案和技术档案,并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2009年,在我省设立300个“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试验示范点,投放等离子处理机300台,推广应用面积300万亩,按照平均增产增收10%计算,预计年增产1.5亿公斤,农业增收1.5亿元。在此基础上以后逐年推广“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