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捧着近700分的成绩单复读 "状元效应"引发复读热
2008-07-28 09:55:22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满浩然 王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28日讯 连日来,三名复读生荣登省市高考状元榜的消息,在考生和家长中引起了巨大波澜。就在许多考生都急切等待录取结果的时候,哈尔滨市的一些考生却毅然决然地拿着600多甚至是近700分的高考成绩单,选择了复读,准备冲击更高的学府,而一些高中也在竭尽全力用各种优惠条件吸引这部分高分考生。对此现象,省教育专家认为,考取清华北大并不是考生的唯一目标,越来越多的高分考生复读不仅浪费国家教育资源,也对其他应届考生有失公平。

  高分考生捧热复读班

  高考录取工作没有结束,一些高中的复读班就开始上课了,与往年不同的是,复读班已不再是落榜生的天下,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高分考生。据了解,由于今年省市四名状元中,复读生占据了大半个江山。其中,哈师大附中的曹萌去年以8分之差落榜清华,她放弃了其他高校的录取,立下豪言“非清华北大不去”,选择复读一年,成功地成为了今年的市文科状元,被北大录取。

  受“状元效应”影响,高考过后就有多名600分以上的考生到各重点高中咨询复读事宜,其中650分以上考生要求复读的不乏其人。

  记者从大庆市实验中学招生办公室了解到,今年有多名哈三中、哈师大附中、哈九中、双城和齐齐哈尔市等重点高中的高分考生到该校复读,其中有的考生已经达到了670分以上,还有一名考生只差一分落榜清华。

  免费争抢高分复读生

  据了解,目前省内许多高中都对高分复读生抛出了橄榄枝,有的学校甚至拿着高考成绩单主动打电话“抢”高分考生,并做出一系列优惠承诺。哈三中考生小然和哈师大附中小琦在今年高考中分别考出了679分和665分的高分,被浙江大学和厦门大学录取,几天前,他们的父母都莫名其妙地接到了大庆市一所重点高中的招生电话,称如果他们的孩子到该校复读,不仅可免除所有学杂费在英才班上课,学校每月还能给每名学生300元钱的生活补助,减除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记者电话联系到了这所高中的刘副校长,他坦言,学校之所以用优惠政策主动拉高分生源,一方面是为了让这些考生复读一年考上理想院校,另一方面就是高分复读生不仅能提高学校升学率,还能大大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让学校“一夜成名”。

  就业压力是复读根源

  与落榜生复读相比,高分考生为何非得放弃已经很光明的前路,而选择艰难的一年复读?据学生家长张先生讲,这些年大学一直扩招,现在孩子上大学比原来容易多了,上个普通大学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而且,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让孩子考上名牌大学,毕业后拿到含金量较高的毕业证书,以面对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

  采访中,也有家长认为,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突出的专业,去名校读书并不是一条唯一的成才路,如果考生复读后都往名校考,不仅增加了下一届考生升学压力,产生新一轮高分复读现象,还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高分生复读弊大于利

  去年,省理科状元符迪因志愿报高,没能上到梦想的学校,选择了复读。和他一样,今年不少选择复读的高分考生,只是一时失手“落榜”心目中的名校。对此,省教育学院高中教研部副主任广德明认为,如果是临场发挥失误,成绩未达到预期目标,或者是因志愿填报不恰当,导致落榜造成心理落差,这样的高分考生复读是为了明年考清华北大等名校,成功率会相对高一些,与之相反,更多的复读生会因为压力过大、竞争激烈、定位不准等诸多因素再度落榜。

  据广德明讲,许多高中不把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上,相反把工作中心放在拉拢“尖子生”上,有的学校还以帮考生家长找工作做为招生条件,让考生本身具有商业价值,目的是利用他们抬高学校的知名度。

  专家认为,部分高中拉拢高分考生复读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考生复读之后有较大提高的只占少数,考取状元的人更是微乎其微,奉劝家长和考生,高考复读慎之又慎。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