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8日讯 《街头咪表吃钱有术》一文17日发表后,引起哈尔滨市民广泛关注。近日,很多消费者反映咪表泊车引发的一系列消费问题。记者了解到,哈尔滨市现正在使用的咪表仅有262块,咪表管理员有89名,平均每人只管3块咪表,管理员与司机频频发生纠纷。
记者在曼哈顿附近的咪表泊车位看到,每隔5米就会有一名管理员待岗。有车来停靠,两三名管理员上前协助。相比人工收费停车场一人可管20个车位的场面,这里显得更加拥挤。一位咪表管理员说:“这些咪表已使用7年之久,经常出现老化、失灵等情况,必须有人看守,才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因为咪表和咪卡上都没有使用说明和收费标准,要靠大量管理员及时向司机讲解。如果发生吃钱等问题,管理员却没有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法,只能采取记录、代办等方式解决。
业内人士称,哈尔滨优先泊车管理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建设的咪表泊车位,大量咪表却没能投入使用,使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目前,该公司依靠仅剩的262块咪表回收成本。成本回收的方式之一是推销咪卡,这个任务落在89名咪表管理员的身上。
据了解,哈尔滨市从2001年开始建设使用咪表停车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在全市安装了1000余块,如今仅剩262块,且全部在商场附近的一、二类街道,停车一小时收费6至8元。其他咪表都因人为破坏、路面改道等因素停用、拆除。内业人士表示:“实践证明,没人管理,大部分司机还不能自觉刷卡。”司机则认为咪表泊车“收费高,使用麻烦”。管理员与司机屡生纠纷,也造成部分司机对咪卡泊车不信任。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