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高温下防暑难 农民工工地上"桑拿"工棚里"蒸发"
2008-07-28 10:06:26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高龙彬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28日讯 哈尔滨市26日、27日气温高达33、34摄氏度,记者深入农民工工地、宿舍、食堂等场所,调查农民工的劳动和生活状况,发现五六家工地上的农民工,白天在高温下“桑拿”作业,晚上在闷热的工棚里“蒸发”长夜。高温下如何防暑?中暑后采取什么措施实施抢救?记者问了30多名农民工,他们都只是摇摇头。农民工防暑问题亟待解决。

  镜头一 高层作业皮肤被玻璃烤出水泡

  26日11时30分,珠江路一高层建筑上。

  农民工小黄和三四名同事正在清理高层建筑玻璃外墙上的污垢,高温天气下挥汗如雨,小黄的衣服没有一块是干的,腰间挂着的水壶也没有一滴水了。小黄不停地叨咕:“终于要完工了,玻璃烤得人太难受了。”

  12时许,小黄他们终于把这个高层建筑的一面玻璃墙体擦完了,小黄身上厚厚的安全带也被汗水浸透了。他告诉记者:“二十多层楼,上去就不能下了。上去以前,我们不能喝太多的水,在上面没法上厕所。把带上来的水喝光了,口渴也只能忍着。”记者看见,小黄身上裸露出来的皮肤,都是一片片水泡。小黄说,这些水泡都是被玻璃墙烤的,下来后,水泡疼得难熬。

  镜头二 汗透衣衫身上生疮难好

  26日18时,前进路与康安路交口附近一家工地工棚里。

  农民工小冯说,这几天热得受不了,一天下来,全身都是汗,最难受的是汗水顺着皮肤往下流,有的地方生疮了,用清水冲洗后,第二天又让汗水浸透了,所以总也“好不了”。


 

  镜头三 没窗户工棚成“蒸笼”

  27日13时,学府三道街学府花园附近一家工地。

  七八个临时搭建的工棚,几栋没被拆掉的破房子,成了农民工的住所,工地上的农民工分属几个建筑公司。正在打扫工棚的小夏对记者说:“这个临时工棚里,安放了十几张上下铺,也就有10多平方米。这里没有电风扇,也没有挂蚊帐。晚上,下工吃完饭,热得到凌晨才能睡,早上四五点钟又得起来了。工棚被暴晒了一天,一进去就像洗桑拿。干了一天活儿本来很累,但没人愿意进去睡觉。有不少工友没办法拿了凉席到路边和楼上去睡,挺危险。”

  记者又来到一个作为农民工临时住所的破房子里看到,房子没有门窗,农民工的床都是用建筑楼房用的脚手架和木板搭建的,床的周围用塑料布围起来。农民工小赵说:“晚上蚊子‘嗡嗡’的,咬得全身都是包。”在用木板和砖块搭建的饭桌旁,不足两米处就是厕所。记者在临时搭建的厨房里看到,蔬菜、食物和水也没有防蝇措施,苍蝇在菜上飞舞。

  镜头四 土法防暑:湿毛巾包头

  27日10时30分,白家堡旁边的一个空场上。

  几名电焊工正在紧张地焊接防护网。正在切割钢材的小王身穿迷彩服,全身被汗水浸湿,一条湿毛巾包着他的头。小王说,他们必须穿长裤,防止切割钢材喷出的火花烫着腿。离小王不远,正在焊接防护网的小赵说:“一天五六十元,爱干不干,没有特殊工种费。”当记者询问小赵是否有防暑和降温措施时,小赵说:“没有什么防暑宣传,也谈不上降温措施。天太热了,容易眩晕,我们只能把毛巾弄湿,把头包起来,不这样会出事。”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