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8日讯(记者 朱丹钰) 哈尔滨双城市兆麟中学今天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捐助活动,4名在今年高考中被北大清化录取的学生各获得了1万元人民币的资助,21名考入北京名校的学子也各获得了3000元人民币的捐赠。而捐赠者是该校1991年的毕业生邢海龙。
![]() |
邢海龙 |
兆麟中学高三5班的文汉儒今年高考考出了652分的好成绩,顺利的拿到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拿到3000元的资助时他激动万分。文汉儒家境贫寒,母亲在他高考前一个月接连动了三次大手术,父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家里仅有的几亩地早已为了给母亲治病而卖掉了。8月28日就要开学了,可5500元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家徒四壁的文汉儒几乎已经绝望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文汉儒给一些初中生做家教赚到了1400余元,但离学费还有很大差距,但今天收到的3000元资助终于让他的学费有了眉目,文汉儒一直悬着的心稍稍安定了一些。
今年37岁的邢海龙是1988年从双城市杏山镇杏山村考入双城市兆麟中学就读的,邢海龙不甘心在农村一辈子种地讨生活,他梦想着有一天走出山沟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考入兆麟中学这一省级重点高中是他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然而现实是无情的,邢海龙父母年迈,丧失劳动能力,加之兄妹10人已有6个考上大学,家中缺少劳动力,在农村没有劳动力就意味着没有饭吃,更不用说供他读书了。邢海龙不想就这么放弃他的梦想,他找到当时的镇党委书记李启和,用书记的签字向银行贷款200元,只身来到兆麟中学读书。
200元能花多久?尽管学校给邢海龙免除了学费住宿费和各种杂费用,但他勉强撑到高中二年级,就再也读不下去了。班里的同学知道他的难处就自发捐款为他筹集生活费,一位远在大连的兆麟中学校友得知他的情况后也为他寄来了200元钱,邢海龙就这样坚持到高中毕业。
那年高考,邢海龙被呼兰师专录取了,但他思来想去却最终放弃了他的大学梦,“不再给家里和大家添麻烦了”!1991年正值绥芬河对俄边境贸易正火,俄语非常好的邢海龙再次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大的决定,去绥芬河闯闯。
今天的邢海龙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开了一家中国城,还是远东华人商会副会长,但他时刻没忘高中时学校和同学们对他的帮助,他最终没能够上大学,但他说高中阶段就是自己的大学,他要尽自己的力量来回报母校。常年住在俄罗斯的邢海龙1998年第一次回到母校,为学校捐款两万元,2000年回到母校,为学校的贫困孩子捐款两万元。2005年母校百年校庆,邢海龙捐出了三十万元。邢海龙说没能上大学是他终身的遗憾,自己在俄罗斯经商多年时常能感觉到自身知识的贫乏,为了不让更多的贫困生失去上大学的机会,他要用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帮助他们,同时,他这么做还可以唤醒更多人的爱心,并让这份爱心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