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龙江人工干预使红松提前60年结果成材
2008-07-30 14:28:32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景洋 王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华网哈尔滨7月30日电 记者日前从黑龙江省林业部门获悉,这个省近年来利用人工干预手段将红松人工林改造成红松种子林和果材兼用林的探索初见成效,红松的产果期提前了近60年。

  红松是我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属于名贵稀有树种。由于黑龙江林区多处于寒温带和温带,林木每年生长期较短,天然红松需经过约80年才能产果,100多年才能进入主伐期。

  黑龙江林区有关部门通过实施红松林透光抚育、人工定株抚育、修枝整型等技术手段,使红松人工林的经营密度从每公顷3300株至4300株降到每公顷600株至700株。这些措施为红松的生长预留了充分的营养和生长空间,使红松平均结实林龄提前了近60年,也加速了红松人工林的成材速度。

  黑龙江省林口县林业局职工张逢群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作为一名林区职工,“天保工程”实施前他每月仅有的200多元工资收入常常不能按时领到,而如今除了每年按时发放的两万来元工资,他还经营管护着570亩红松人工林,打下来的红松果能卖四五万元钱。

  “都说‘靠山吃山’,但现在咱林区人不靠砍木头也能过上好日子,这真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张逢群说。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