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欺诈投诉逐年攀升 预付款消等于拿钱打水漂
2008-08-01 11:09:43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薛宏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日讯 目前,预付款消费已经遍布我省的美容美发、健身美体、休闲娱乐和餐饮店等各个领域,为吸引消费者,商家还给预付款的市民一定优惠。但是由于预付款消费先付款再消费、时间跨度长,一旦商家发生变故消费者便频频遭遇侵权。记者从哈尔滨市消费者协会了解到,仅该消协今年上半年就接到预付款消费投诉案件37起,投诉量占到了去年全年的115.6%,投诉情况逐年上升。

  今年4月,银行职员孙静在自家附近的美甲店办理了一张会员卡,商家承诺成为会员后每次美甲可以减免5元钱。孙静预付200元钱成了会员,按优惠价可以美甲15次。可是前不久,孙静到这家美甲店美甲时发现商家停业了,因为还有10次服务没有完成,孙静便拨打商家的电话询问是否可以退款,但商家的电话也无法接通。最后,孙静只能自认倒霉。

  据了解,现在像孙静这样遭遇预付款欺诈的市民不在少数。据哈尔滨市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介绍,近几年随着市民对预付款消费的逐渐接受,预付款消费投诉也在逐年攀升。仅哈尔滨市消费者协会统计显示,2006年全年投诉量仅为21起,到2007年全年达到32起,而今年上半年就达到了37起,是去年全年的115.6%,前年的176.1%,其中还不包括消费者进行预付款消费后商家“蒸发”的投诉。涉及领域也由原来的美容、擦鞋、桶装水等服务领域扩大到了美甲、健身、休闲娱乐、餐饮、洗车等各个领域。而据记者了解,目前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后还有很大一部分选择到省和各区消费者协会投诉,投诉数量可能更多。

  “我们进行预付款消费,原本是看中商家提供的优惠,但是交钱后只能受商家制约,不管他们提供的服务如何,只要商家不退款我们就没办法。”在哈尔滨市消协一位投诉者对记者说。

  据了解,预付款消费投诉较大,主要是由于其先付款再消费时间跨度长,消费者预付时又无法预料商家在经营过程中的变故,因此一旦遇到商家欺诈,往往无法及时挽回损失。目前常见的预付卡消费投诉主要集中在买了消费卡商家玩蒸发;预付卡丢失商家以“丢失不补”为由拒绝退款;预付款消费后商家承诺的服务打折、不予兑现;消费者预付登记的个人信息被私自公开,其他推销员不断纠缠等。尤其是买了消费卡商家玩蒸发的欺诈行为,找不到商家消费者根本无法投诉。

  据了解,目前预付款消费几乎遍布各个领域,但是却没有任何一部针对预付款消费出现欺诈现象的专门法律法规。如何建立一套可行的管理机制已经受到了政协委员们的关注。省政协委员陈晓东认为,防止预付款欺诈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建立风险抵押账户,建议工商部门对所有提供预付款消费的商家进行一次测查,对所有采用该种消费模式的商家规定必须在工商部门备案,并在其开户的银行设立专项的风险抵押金账户,一旦出现违约欺诈行为,银行根据政府执法部门出具的证明便可直接向消费者拨款赔付。

  “我觉得,政府也要出台相应的法规,明确规定商家要与消费者签订标准的预付款消费书面协议,最好由工商部门出台类似现在的售房协议书的统一模版,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特别是明确消费卡的有效期、违约责任及赔付方式及终止服务、消费卡转让等限制性约定内容。商家在废业或者更名、转租等手续时,工商部门要求其必须提供所有消费者权益保障的承诺书,明确今后预付消费者的权益由谁来保证等内容,并结合对欺诈商家采取高额的赔偿制度,建立一套监管、保障机制,预付卡消费给消费者造成的侵权行为就能得到预防。”陈晓东说。一方面是不断攀升的预付款消费投诉,一方面是政协委员的建议,如何保障消费者的消费权益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