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搬家工眼中的冰城人家庭:生活好了 搬的东西越来越少
2008-08-03 11:07:23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王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3日讯 走家入户,你的“家底”藏得再深,也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搬家行业兴起的16年,正好是哈尔滨人的生活发展变化最快的16年。

  搬家工是一个相对特殊的行业,他们可以进入居民最隐秘的空间——家,哈尔滨居民的生活咋样,瞒谁也瞒不住他们。7月24日,哈尔滨的几位老搬家工打开了话匣子,向记者介绍了他们搬家时的所见所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家家都有煤和柈子

  “哈尔滨最开始有搬家公司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那时搬家工还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作为哈市搬家协会的副会长滕戎,从有搬家这个行业开始就当搬运工,足足干了16年。虽然现在不再直接从事搬运工作,但是搬家行业里的事他最清楚。

  以前老百姓搬家都是请来十几个亲戚朋友和同事,搬上一天,累得腰酸腿疼。“就为了晚上暴‘撮’一顿,吃完了再玩上几圈麻将。”滕戎说。这样算下来,其实也不比花上一二百元请搬家公司便宜。可是,你要是请搬家公司了,会让别人认为你没有能力,请不到人。

  但是,很快老百姓就开始重新算账了,觉着还是请搬家公司省事。“第一批请搬家公司的人,大多是公务员或是大学老师。”滕戎说。这也说明,搬家行业从一开始就是个实用性非常强的行业。

  滕戎说,那时老百姓家里的东西还比较陈旧,床是钢管床或者是简易的木床,床上铺着好几层褥子,搬家时棉被这些东西特别多。衣柜是两开门的,讲究的人家是三开门的柜,但都是一体的,“材质是硬杂木,搬起来特别沉。”几乎家家都有冰箱,可冰箱的容量小,一般在160立升以下。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时家家都有煤和-子。”滕戎说。当时,哈尔滨人还处于改善居住条件的第一阶段——由平房迁入楼房。许多新建楼房没有煤气管道,靠烧煤取暖做饭。虽然搬了新家,但是燃料不能轻易扔掉,特别是-子,还没有卖的,许多人家都攒了一大堆。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个星期搬几十台钢琴


  “过了几年,煤和-子不见了踪影,冰箱都升格到了180立升,而且家家如此。滕戎说,“冰箱增加二十立升,份量增加了不少。后来,我们发现这样搬不合适,就有了180公升以上冰箱加收20元的规定。”此时,微波炉出来了,彩电已开始讲究纯平。

  家具上比几年前讲究了一些。滕戎说:“那时,讲究人家的特征是,一堂板式家具,欧式钢管床配上一个席梦思床垫。衣柜有了组合的,四开门的、五开门的。“虽说家具能拆开搬了,可是家具的质量不好,像独体的柜子经常是一背就把后面的胶合板顶了一个大窟窿。”

  上个世纪末哈尔滨人的家居总体上还处于“做表面文章”的阶段上。“进到屋里,感觉花里胡哨的,家具挺晃眼,屋里面收拾得也挺干净。可是你要掀开床单,会发现老辈人传下来的破烂还放在那里,厨房里面锅碗瓢盆,楼道里还有酸菜缸和大酱缸。这些宝贝可不能扔,都要随车搬走的。”

  上个世纪末哈市的钢琴热,给搬家行业的从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滕戎介绍,上个世纪末比较流行“天才教育”,家长望子成龙,学钢琴的孩子特别多。“你知道我们那时一个搬家公司能搬多少钢琴?一个星期就是几十台!”滕戎说。这个数量说明当年钢琴在哈尔滨的普及程度已经非常惊人了。

  “那时,钢琴贵,好的要好几万元,大家挣得少,明显能看出是省吃俭用从牙缝里省出来的,碰坏了一点儿给雇主疼得抓心挠肝的。”滕戎说。所以别的东西还好说,搬钢琴时一定要加小心。

  钢琴热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千台钢琴演奏活动”时,据介绍,这个活动要申报吉尼斯记录,搬这一千架钢琴仅运输就达到了五六万元。

  二十一世纪:可搬的越来越少居民更重私密性

  到了新世纪,哈尔滨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像上个世纪那样千篇一律棕色的或者是黄色的室内陈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风格的家具和室内装修。家电不再单纯地越变越大,而是向变大或者是变小两个方向发展。冰箱有了双开门的,同时,还有了分体式的冰箱。而彩电则由大块头的显像管变成了超薄的液晶。滕戎说,前些年大型的组合音响没有了,都变成了隐藏式的或者是小随身听。“如果是大型的,那就是发烧音响,我看到最贵的一家一套音响要好几十万。”

  别看家里的摆设档次越来越高,但可搬的东西却越来越少。据滕戎介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搬一次家要两卡车,这还是四十多平方米、两屋一厨的人家。随着社会的进步,搬家的总量越来越少,由两卡车降到一车,到了本世纪有些人家搬家可能连半车都装不满。滕戎认为,这说明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没有用的就扔掉或变卖了,放在家里还占地方,等需要的时候再买新的。而且,现在的人们也有这个消费能力‘喜新厌旧’。”还有一部分人把旧家具放在老房子里,现在的哈尔滨居民许多购置了第二套房子,老家具和摆设就随着老房子一起租出去,也不用搬了。

  以前,搬家都是敞篷车,你家有什么家当周围的邻居都看得一清二楚。2000年后,各搬家公司都上马了厢式货车,一方面,避免家具被风吹日晒造成损坏,另一方面也尊重了顾客的隐私。

  “前几年,某电视台拍摄有关搬家公司的节目,在楼道里进行拍摄,原以为顾客不会在意。没想到,主人在楼道里看到摄像机之后,立即就取消了合同。”滕戎说。


  变化

  单位效益好

  职工两年半搬一次家

  刘洪彦说,搬家也不只是个人行为,与单位的效益也息息相关。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搬家不是个小事,再有钱也不可能经常换房。但在一些效益好的单位,这种情况却是可以出现的,据他统计,哈市某企业的职工曾有过平均两年半就搬一次家的记录。这家企业的职工原来居住在新发小区,两年半之后搬到了大成街,又过了两年半又搬到了儿童公园附近。

  “这样的搬家都是整栋楼一起搬,明显能看出是单位分的房子,甚至有的搬家费都是单位统一出。”滕戎说。新楼搬进去了,旧楼也不会闲着,很快就有人入住。这种搬家客户是搬家公司最欢迎的,可以带来一连串的订单。可是,国家福利分房取消后,类似的搬家情况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变化

  技术提高

  背冰箱抱台29寸彩电

  “搬运家具越来越贵重,搬运的难度也在加大,所以,这些年搬家公司的搬运技术也在不断改进。”王明亮说。

  王明亮说,要讲搬运技术,还真得说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搬运工最好,因为那时的家具都是不能拆装的,楼道又窄,一件家具搬下来左转右折地找角度,非常困难。

  “现在的家具能拆装了,而且设计时都考虑到入户的问题,但是东西贵了,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弄坏一点我们也赔不起,所以对我们的要求也高了。”王明亮说。

  据他介绍,他们现在都有专用的“工具”,最常见的就是“偏带”。这种工具出现在2005年前后,就是一条非常结实的帆布带,用的时候顶到脑袋上,把它勒到家具三分之二的位置上,搬起来非常省力。

  除此而外,还有特制的沙发套和钢琴套。王明亮说:“以前我们搬钢琴都是是四个人抠着底儿,非常别扭,现在我们搬得多了找到了窍门,用钢琴套套住之后再搬非常省力。”

  近年,搬家工运用身体的技巧也越来越熟练。7月24日,记者在道外景阳街随同一家搬家公司实地采访。只见一名搬家工就像表演杂技一样,后背顶着微波炉,手上还搬着一台大电脑,看着颤颤巍巍的从楼道里出来。王明亮说:“这些技术就是为了提高搬运的效率,也提高了搬家这个行业的技术含量。”据说,哈市的一个搬运工曾经创造过背一台冰箱同时抱着一台29寸彩电的记录。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