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邓桂芳
|
|
|
邓老太四世同堂在京合影前排为邓桂芳,中间左一为孙女王琨,左二为大儿媳孙丽华,左三为大儿子王振刚,左四为外孙宋长昕,后排为重外孙张智博。
|
|
|
王振刚
|
|
|
祖孙三代
|
|
|
邓老太抱着重外孙
|
|
|
宋长昕
|
|
|
记者向张智博展示记者证。
东北网8月5日讯 北京奥运会,圆了中华儿女的百年梦。对哈尔滨86岁的邓桂芳老人一家41口成员而言,能在家门口看奥运会,这个梦已经做了7年。3日,在“邓太君”的率领下,儿子王振刚、儿媳孙丽华、孙女王琨、外孙宋长昕、重外孙张智博,齐聚北京积水潭。
去年的7月27日,“邓太君”令下:“俺最稀罕小刘翔了。”家人闻言,当即订票,取票,日前又从冰城出发,挥舞着国旗,攒下了激动,铆足了劲儿,直奔京城而来。邓太君说了:“19号,俺要进鸟巢里看刘翔了。”
邓桂芳老人一家41口人
邓桂芳,何许人也?哈尔滨老王家41口人的“佘太君”,芳龄86岁,耳不聋,眼不花,平日里,倒腾着一双金莲小脚,还能给女儿买菜做饭呢。
1923年,邓桂芳生在山东掖县。8岁那年,随父母闯关东来到了北大荒,至今在哈住了78年。乡音难改,命运却多变,中年丧父,7个儿女,最大的18岁,小的才5岁大。老太太不简单,一直没改嫁,却把儿女都拉扯大。如今,儿女有的搞文化,有的在机关,还有的天天和人民币打交道……父母在,不远游,全家41口人,都在哈尔滨工作和生活。“咱没给这些娃留下啥,可俺家的孩子都要强,家家过得都挺好,家家都是100多平米的房子。”眼前的邓老太,头发刚刚梳过,黑发中间夹杂着少许银发,岁月的年轮刻满了脸庞、耳朵、脖子、手指、手腕上,却映射着老人的富足:金耳环镶着红宝石,金项链坠着小金锁,金戒指带了仨,手表、手链也在胳膊上泛着富足的光芒。对了,还有一双三寸金莲的小脚,这个时代的烙印伴着邓老太整整77年。
邓老太的家人实在太多,足有一个排,这里仅介绍此次陪老太进京看奥运会的这个班吧。
邓老太家第二代是:大儿子王振刚,62岁;大儿媳孙丽华,61岁。
第三代是:孙女王琨,33岁,在哈医大二院工作;外孙宋长昕,27岁,供职于哈尔滨某五星级酒店,两个月前被派往北京奥运会接待境外记者住宿的媒体村,做起了公寓楼前台总负责人。
第四代可要隆重推出了,这小子大号叫张智博,只有4岁,在省二幼的小班,可人小鬼大,对奥运福娃的研究颇有造诣。看着记者证件上挂着的奥运纪念徽章,研究工作马上开始:“这个是晶晶、那个是妮妮……”
86岁的邓老太,不是儿女的累赘,而是家中的宝儿。13年前,开始和外孙女唐华住在恒祥家园。每天家务活还抢着干,买菜、做饭、洗碗筷、擦桌子,外孙女总怕老太太闪了腰、崴个脚和全家人没法交待,可老太太说了,我不打麻将不看牌,又不愿意锻炼,干点儿家务就当活动筋骨了。
儿子王振刚在一旁给老娘揭了底,别看老太太不锻炼,可很喜欢看体育节目,一有刘翔比赛,老人两眼放光,告诉大家谁也不许吵,仔细地盯着电视,看完了,刘翔赢了,老人拍巴掌,乐得很灿烂,像小孩一样比划着,前仰后合。有一回,刘翔抢跑了,老娘在电视前一个劲地嘟囔:俺们都跑了,你们还蹶着干啥呢。刘翔也不对呀,停下来想啥呢,万一让人家追上了咋整呀。“电视一有他,我就看,这孩子边跑边跳,跑得快,还受看。”
冰城老太七年前许了愿
“儿子孝顺,孙子省心,我一天到晚总乐呵呵的。”心态好,是邓老太的身体健康的主因。2001年7月13日晚,邓老太嘴里一个姓萨的老头在电视里说:“谁了?北京!”外孙子宋长昕赶紧告诉姥姥,人家不姓萨,说的也不是“谁了,北京!”,说的英文“CITY BEIJING”。“我比你懂,这个银发老头说的是北京可以举办奥运会了”,老家在山东的邓老太,还有点儿倔强呢。
从知道北京2008年要举办奥运会的那一天起,到北京看奥运会就成了邓老太的最大心愿。“为了奥运会,我把身子骨养了7年”。邓老太说,自己没啥文化,要是在旧社会,早入土了;现在赶上好时候了,我想到北京奥运会瞅刘翔,俺能做的就是有一个好身板。除了刘翔,邓老太还爱看女排和跳水。边说边比划扣球动作的邓老太,还能叫出郎平、孙晋芳、孙玥、冯坤、赵蕊蕊、周苏红的名字。跳水喜欢郭晶晶,她觉得郭晶晶的眼睛和自己一样,天生的一双笑眼。
时光如水,嘀嗒到了2001年的12月2日。这个日子,在邓老太一家41口人看来,是一个和比过年还重要的大日子:那一天是邓老太的生日。全家都来了,给老人祝寿。老人说了自己的心愿:“俺想进京看奥运会。”
“在我们家,老婆婆的话,就是一道命令,她很少说自己想干啥,一旦说了,就开始较真了”大儿媳孙丽华第一个站出来表明立场:“我坚决支持妈妈的想法。”邓老太的重孙子也拿着勺子当鼓槌,给太奶助威。举手表决,结果是全票通过:同意老太太到北京看奥运。
打那天起,邓老太开始注意了保养,吃饭专捡易消化的吃,不愿意喝的牛奶和豆浆,也开始像喝药一样天天坚持喝一袋。看电视,即使是刘翔,也不趴在电视机前了,而是保持在两米外的地方。走路和下楼也开始把着扶手,秋风一刮,棉衣上身;春风送暖,也不提前脱去棉衣。“咱们国家,办一次奥运会不容易,下回再办俺可能就看不着了,这回俺一定要赶上。”记者眼前的邓老太,身穿一件黑底红花的衣裳,看上去精神头很足,而且一再叮嘱记者:“照片别把我眼睛照没了,俺刚才没闭眼吧?你的相机带闪光灯吧?让俺看看。”
儿子去年
申购了奥运田径门票
80多岁的老娘要到北京看奥运,当儿子的只能赶紧行动起来了。
去年的7月27日,中国银行哈尔滨分行开始预售奥运会门票。大儿子王振刚赶紧跑到现场报了名,“我家很幸运,一下中了3张鸟巢,里面有刘翔110米栏的预赛;还有12号水立方跳水的比赛门票。”王振刚话音未落,“这里面我的功劳可不小呢。”大儿媳孙丽华补充说,这6张票呀,老太太中了两张,我中了3张,他才中了1张。
这段时间过得太慢了,从订票中签到拿到门票,已经是今年的6月23日了。那一天,成了邓老太家的大日子。宴开三桌,摆在河松的一家小厨。吃饭前,传看奥运门票成了开胃酒。
席间,有人提议,让老太太先来一个奥运热身,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提议一出,全票通过,每个孩子还给邓老太1000元钱的差旅费。
“俺可没白活,这趟出门,去的都是好地方,住的都是四个星的大饭店,一进门像进了皇宫一样呢。”邓老太说起这趟旅游,总是美滋滋的。大儿子王振刚告诉记者,这次自己和老伴陪着老太太去了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和无锡,整整玩了20天。
7月中旬,回到哈尔滨的邓老太,每天白天,尤其是阳光很毒的时候,决不出门。“孩子,你看看我这脸还那么黑吗?”要把自己捂白的邓老太,采访中间一再让记者公允地说“她没晒黑”。
7月14日,大儿子王振刚拿着身份证和门票来到了哈尔滨火车站,要预定到北京的卧铺车票。先到了售票窗口,听明来意,售票员告诉他去计划室。到了计划室,门票和身份证被复印了,王振刚提出,火车票得要下铺和中铺,“我妈和我们两口子,岁数加起来都过200了。”计划室的人被老王逗乐了,当即打了保票:包您满意。
7月30日,王振刚拿到了邓老太的火车票。赶紧回家告诉等着听信儿的邓老太:“哈尔滨到泰州的火车票,白天走,晚上就到北京了,大约10个钟头,是下铺的票,离门很远还挺肃静的。”邓老太乐呵呵地进里屋去了,她要自己捂得再白点儿:“这可是进京,俺得比外国老太太看起来顺眼。”
8月1日一大早,哈尔滨火车站出现了一个不太起眼的送亲团,不过他们又很特殊,开着4辆车近20口人来送一个人——邓老太马上要坐火车进京看奥运会了。
姥姥到上海外孙安排住四星
邓老太对自己的外孙宋长昕的感情很复杂,既骄傲,又有点儿不满意。骄傲的是,这趟出门,在上海住在了上海浦东的香格里拉,是外孙把自己休假享受的待遇孝敬给了自己。不满意的是,其他孙子、孙女,纷纷把对象领到自己跟前相比,长昕都快30了,还没正儿八经处个对象。
“能在奥运会期间进京工作,我挺幸运的。”宋长昕是个长相英俊、帅气十足的哈尔滨小伙。今年6月1日,受哈尔滨某五星级酒店委派,到北京奥运会的媒体村,负责境外记者的接待和住宿服务。从媒体村前台筹建,到物资移入、志愿者培训,再到7月24日开始的正常对外接待,长昕干的挺出彩儿,截止到3日,还没有接到过一例住客投诉。
已渐入佳境的长昕,说起当初培训志愿者的事,有点儿意犹未尽。当时,加班是件不得不做的事,志愿者来自中央财经、北京农技和北京中医大,培训不仅有英语,还有各国风俗礼仪。“我们媒体村的设施是三星,服务要达到五星。”长昕告诉记者,媒体村住的都是世界上比较有名的媒体,如NBC、SEVEN、CBC、TBS……北京奥运办的好不好,记者的文章和图像很重要,因此服务上,要求不卑不亢,温良谦恭,乐于助人。
来北京服务奥运会,千载难逢;姥姥要来北京看奥运会,让长昕更是喜出望外。“家人来北京,让我这个外乡人也能像北京人一样,一大家子吃住在北京,享受一下奥运带给我们的快乐生活。”长昕算好了姥姥要来北京的时间,也借到了可以到北京站接站的双号车,2日19时许,就和先期到北京打前站的大舅王振刚出发了。
重外孙给邓老太讲福娃
临下火车前,邓老太对着镜子仔细地梳了一遍头发,还让大儿媳孙丽华给自己看看:板正吧?“一下火车,俺就想留个影,外孙子说要看烟火,重外孙也张罗着要看放花。”有点儿遗憾的邓老太和记者提起这件事,一边夸张地拍着大腿,一边摇着手中的小国旗,嘴里嘟囔着:“回哈尔滨到北京火车站时,一定要补张相片。”
到北京的当天晚上,邓老太坐在副驾驶位子上要跳起来,长安街上的上空出现了奥运五环的焰火。只看见燃放了一次,邓老太觉得有点儿不过瘾。开车的长昕赶紧提醒姥姥:“咱们从奥体中心的边上过,一定还能看到焰火。”22时05分,邓老太果然又看到了鸟巢上空燃放的焰火,绚烂的礼花映红了邓老太的脸,邓老太喃喃自语:“看哪,北京欢迎咱们呢。”
和邓老太一样,又拍手又在妈妈王琨膝盖上不老实的王智博,不仅对焰火感兴趣,每每看到北京街头的充电福娃也兴奋异常,时不时地还把邓老太当成了福娃知识的扫盲对象。这是福娃贝贝、福娃晶晶、福娃欢欢,那是福娃迎迎、福娃妮妮。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是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您”。4岁的王智博,对福娃的了解,让家长称奇,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中间,却是一件地球人都知道的事。
小智博,遗传了妈妈的秀气,小鼻子、小眼睛、小嘴巴。“爸爸去四川援建了,给小朋友们盖新房,让我在家听妈妈的话。”在3日中午的采访进行中,爸爸张伟辰从四川剑阁来了电话。“姥姥,爸爸让我别惹你生气。”小大人样的小智博,最喜欢的是体育明星是姚明,因为重外孙的偶像不是刘翔,邓老太对小智博的奥运福娃知识推广也不太上心。小智博倒是很认真:姥姥,我教你英语吧,福娃欢欢,红色的,红色,“瑞德”。邓老太没跟着念,小智博不依不饶地说,你不念,一会照相,我不让你拿国旗。喜欢照相的邓老太一听还要照相,下意识地抹了一把头发,两眼闪光地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说:“俺背,贝贝……”
邓老太打算给刘翔送朵花
“坐啥车到鸟巢呢?进场是排队走吧?场里不让带水吧?能给刘翔献花吗?”
从出了北京站的那一刻起,邓老太始终无法按捺激动的心情。她把大儿子、大儿媳、孙女和重外孙召集到一块儿,学着电视上的样子,开始挥舞着国旗和北京奥运会旗帜,练习加油口号:“奥运加油!中国加油!”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了冰城四代人对北京奥运会的美好祝愿和迫不及待。邓老太说:“看了奥运会,俺就没白活。”大儿子王振刚说,为老娘一乐,折腾一年也值。大儿媳说得更实在:“老太太爱看奥运,我这次不看,有生之年可能也不会再看到在咱们自己国家办的奥运会了。”孙女王琨说:“她们岁数都挺大了,我是医生,一定做好后勤和保健工作。”宋长昕说:“我是双号司机,不过即使是双号,也得先紧着工作来,毕竟,为记者服务好才是自己在奥运期间的本职工作。”小智博说:“我今天就要去动物园,看奥运熊猫;明天去看姚明,后天去买福娃,大后天……对了,过几天,和姥姥去看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