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远离城市远离作业 军旅磨炼营让孩子开心
2008-08-07 14:59:06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杨雪楠 李凌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孩子们在训练间隙休息。

  东北网8月7日讯 在军旅磨炼营里,记者听见最多的是笑声,看见最多的是孩子的笑脸。虽然训练很累、很苦,凡事都要自己动手,又没有妈妈爸爸在身边帮忙,可绝大多数的孩子们还是很开心,因为军营里有他们平时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

  平时游戏中没有的:彼此信任和默契配合

  训练是辛苦的,可汗水总能换来回报。越是在训练中表现好的班级,教官会给更多的休息时间。在休息时并不是单纯的自由活动,追跑打闹。教官会组织孩子们做一些非常有趣的集体活动。“大鸡小鸡”是男孩子最喜欢的游戏;女孩子则围坐在一起彼此展示才艺。教官还带着孩子们做一些心理游戏。

  孩子们最常玩的心理游戏就是“心有千千结”,孩子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解散后再迅速回去找刚才牵着手的伙伴。找到后大家就会发现,大家的手相互交错、结在一起。然后在不松手的情况下,用扭转身体等其他方式打开这些结,再次还原成一个大圆。如果孩子们不为别人考虑,只想着打开自己的结,那就永远不可能还原成一个大圆。这个游戏在认识新伙伴的同时,也需要依靠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这个小游戏看似简单,可这种团队的默契、配合以及战友间的信任却是孩子在家和学校里体会不到的。

  “这么短的时间,我就认识了十多个新朋友,而且大家都很团结,我更加理解了‘战友’这个词的含义。”女孩毛毛在军营日记中这样写道。

  家里没有的:难得的独立锻炼机会

  “如果我在家,肯定不用叠被子。”学习整理内务的时候,很多孩子都这样说。不是他们懒惰,是在他们刷牙洗脸的时候,家长就把被子叠完了。女孩潇潇说,每次妈妈都不让她叠被,因为要抓紧时间吃早饭、上学。小小看着别的小朋友叠的都比她好,很是委屈,嘟着嘴说:“我妈妈每次都说,扔在那就行了,叠被这种事不用你操心。”

  记者问小营员王朝舶:“这里和学校有什么不同?”这个十二岁的男孩大声说到:“独立!锻炼!”然后又补充道:“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没有这么好的锻炼机会。”

  补习班中没有的:让头脑彻底放松

  记者随机询问了一个11人的班级:“有多少人觉得在这里过的开心?”9个孩子举起了手。记者又问:“为什么觉得开心?”孩子们说,他们觉得很放松。

  难道每天的训练不累吗?为什么还会觉得放松?孩子们的答案是,累是在身体上,而放松是在精神上。这个班的孩子很多都在假期参加两个以上的补课班,数学、英语、作文、跆拳道、乐器等等,几乎就没有自由的时间。

  12岁的姜尧告诉记者,他为了来军旅磨炼营,错过了五堂跆拳道课和一堂奥数课。“一开始我跟父母商量来磨炼营的事,他们还不同意,怕我落课,是我自己争取来的。”姜尧一脸的轻松:“五天太短了,如果长一点,我能放松得更彻底。虽然训练很辛苦,但是我的大脑一点儿不累。”

  都市中没有的:难得与自然零距离

  小营员刘一鸣说,他最爱这里的空气。“清新,还有青草的味道,没有那些汽车尾气。我平时几乎没有户外活动的机会,在学校,下课时间短,放假时都在补课。现在好了,整天都在外面,我能接触大自然。”

  很多家长可能不会想到,这么小的孩子也在渴望着与大自然的拥抱。记者面前的刘一鸣与姜尧,他们并排坐在地上,伸开腿,阳光洒在两个孩子的身上、脸上,他们笑着眯起了眼睛,舒服得就像在度假。

  家长们想不到的:我们的孩子最缺什么

  放松、愉快,孩子们在训练的同时感受着难得的一切。这不免让人思考,作为给予孩子生活和学习空间的主体——家庭和学校,为什么给不了孩子们最想要的轻松与自由呢?甚至一年两次的假期也被补课、习题占据了,本该轻松愉快的假期却给不了孩子们足够的快乐。而就是这难得放松几天的军旅生活,有的家长还把书本塞进孩子的背包,让孩子“抽时间看看”。

  看着包里的书本,孩子们总是一脸的无奈。10岁的小文告诉记者,他看见这些习题就头疼。“家长总说,学习的时候就好好学,可为什么不让我好好玩呢?”小文说,他有时间也不会做这些题,因为他要彻底的“放松一下”。

  自理能力被剥夺、缺少与同学交流的时间、甚至很难晒到夏日的阳光,孩子们不想要这样的假期。请家长听一听来自军旅磨炼营的呼声,孩子们最兴奋的,最热衷的,跟您反复描述的,往往就是他们在生活中缺实的。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