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7日讯 哈尔滨古铁市场是哈市经营钢材的一家大型批发市场。这个兴办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市场一度生意红火。可自从2007年下半年这个市场从道外区东北新街搬迁到先锋路之后,业户们感到生意越来越难做,收入大幅度减少,而市场收取的费用却越来越高。如今整个市场显得冷冷清清。
古铁市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哈尔滨龙江锅炉厂办起来的。经过几年的发展,市场的规模开始壮大,当时经营状况已经不景气的龙江锅炉厂干脆把厂房都改为市场。搬迁之前,这个市场业户已经达到400多户,每年仅收取的管理费用就达到1000多万元,为社会提供了上千个就业岗位,也对企业职工的安置创造了条件。可是市场搬迁后却发生了变化,兴旺的市场一下子萧条起来。业户的经营额比搬迁前下降了一半还要多。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变化?许多业户道出个中缘由。
补偿不到位业户有疑问
业户们对记者说,钢材市场搬迁是一项耗时耗力耗资都十分巨大的工程,可是有关部门和市场的管理者没有理解和体谅到业户的苦衷,加重了业户的负担。
经营钢材的工商户吕湘楠对记者说,市场搬迁她家雇用7米多长的货车,每天运送两到三趟,每次拉十吨左右的钢材,用了大约半个月的时间才搬完。人累得心力交瘁不说,仅搬迁的费用就达到4万多元。搬迁后市场给每个摊位的补偿费只有4000元。业户们要求市场管理者公开补偿协议,始终没有结果。
记者在采访古铁市场管理人员时了解到,他们从接到指令到完成搬迁,用了3个月时间,政府给他们的补偿款是6200万元,这些费用主要用于龙江锅炉厂的厂房和设备补偿。
对此,许多业户质疑,龙江锅炉厂早已倒闭,其厂房和设备损失早就该从业户的租金中得到补偿。市场搬迁,损失最大的是业户,政府给的补偿总额虽然不高,可业户得到补偿却只有政府拨付总额的很小一部分。
业户们说,搬迁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搬迁后的租金却一下子涨了许多。业户们反映,他们进入新市场后,摊位的租金由过去一年3万元提高到4.6万元。而这次租金涨价市场没有举行听证会,也没有与业户形成协议。而市场管理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市场在搬迁之前就曾经贴出过“公示”,提出搬迁后租金价格要调整。业户说,一纸“公示”能作为涨价合理的依据吗?去年9月份搬迁的时候,业户和市场以前签的合同还都没有到期,合同期内擅自提价,这能对吗?
承诺落空业户负担加重
据古铁市场的业户们反映,2007年9月,这个市场的管理者哈尔滨龙江锅炉厂动员业户从道外区二十道街往先锋路进行搬迁,以响应哈市道外区政府动迁改造的号召。当时管理人员向业户承诺,市场搬迁将按照公开、公正、透明和“手牵手”的原则,所谓“手牵手”就是当时业户在市场中处于什么位置,搬迁后还处于什么位置,一户不增,一户不减。
可在市场搬迁后,大多业户们发现事情并没有像事先承诺的那样,原来相邻的业户到了新市场就变了,传说找“关系”的、送礼的,就分到了好的位置。许多业户为了分到好的位置,纷纷找关系,不仅打乱了原来的经营秩序,也给业户无形中增加了负担。
交通不便客户流失
当初搬迁时许多业户提出,哈市先锋路上有好几家经营建材和钢材的市场,他们将要迁往的市场没有路口,没有信号灯,交通特别不方便,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对生意的影响将会很大。市场管理人员告诉他们,他们已经和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好了,到时会在市场门口设置路口和信号灯,业户和购货者的进出都很方便。可是业户进入新的市场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门前的道路还是封闭的,没有设立路口,也没有设置信号灯。货物进出都非常困难。车辆从市区方向进入市场要走出去很远才能找到转弯路口,而要出城也要绕出去很远。许多有着多年关系的老客户,眼见这种情况也不得不放弃这个市场,转到邻近的市场购货。
针对市场前面的道路问题,市场管理者说,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好多部门的审批,现在正在“走程序”,他们也很着急。
据了解,古铁市场的管理者已经由过去的哈尔滨龙江锅炉厂变为哈尔滨古铁市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隶属于哈尔滨工业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目前,管理人员也认识到业户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市场的效益。近一段时间,他们正在开展清理整顿活动,为业户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经营环境,争取实现市场和业户的“双赢”。但记者了解到,这次整顿,主要是指对于市场道路的清理,让货车能够进出方便。而业户们期待的经营环境,是公平公正的措施,实实在在降低业户的经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