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枝杈做柳编原木做家具 林区将木材资源"吃干榨净"
2008-08-09 09:46:2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张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我省森工是全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十年来,我省的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有限的林业资源得到了最大化利用。

  1998年洪涝灾害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大决策,旨在通过天然林禁伐和大幅减少商品木材产量,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

  “天保工程”养林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下辖四个林业管理局、40个林业局、624个林场(所),是全国最大的国有重点林区。1997年9月实施天保工程后,2007年木材产量调减至400万立方米。十年来,由于大幅度调减木材产量,我省累计减少木材产量2277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量约3614.3万立方米。同时,我省75%以上的天然林资源得到重点保护,森林蓄积达到6.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3%。

  2000年至2010年,省森工国有林区以资源管护为突破口,开发林下资源,发展林区经济,协调发展森林资源管护经营模式,推行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转变成林业局、林场和职工承包户的三级管护模式,进一步推动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发展。

  木材资源深加工

  省森工国有林区调减木材产量后,如何有效地做好木材综合利用成了问题。近日,记者在走访黑龙江省北安市通北林业局时看到,从前林区职工连烧火都不愿意用的木材边角废料,现在都成了“宝贝”。

  在通北林业局三星工艺火柴厂生产车间内,几十名工人正在紧张地工作着。火柴厂厂长刘兆奎拿着板式火柴向记者介绍,他们生产的板式火柴,原料主要是生产牙签时产生的纤维粉尘。他们厂每年可生产20余种、300多吨纤维板式火柴,产量已占亚洲同类产品总量的80%以上,年利润达30余万元。“我们林区企业的目标就是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将木材的利用率最大化,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刘兆奎说。目前,三星工艺火柴厂用这些材料制成的各种板式火柴不但提高了木材的利用率,还为林区职工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车’代表勇往直前,‘马’代表与时俱进,‘炮’代表跨越式发展。为把木材“吃干榨净”,黑龙江省绥棱林业局用这种独特的“车、马、炮”精神,采取了原木做家具、枝杈做柳编、树根树皮制环保密度板的办法,将木材综合利用。

  记者在绥棱林业局绥棱三合人造板有限公司看到,车间内有一堆堆的树根和树皮。据公司经理吴克俭介绍,他们引入先进技术设备,将原来烂在伐区的树根、树皮都利用上,粉碎后做成环保密度板、防腐阻燃木材产品以及防潮耐水的人造板产品等。他们每天可消耗树根、树皮以及木材剩余物1500立方米,每年可实现产值1亿元,为林区职工提供了1500余个就业岗位。

  十年结硕果

  “天保工程”实施十年来,我省森林面积蓄积量大幅增加,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洪涝干旱、水土流失等灾害明显减少,保障了农业生产。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得到了改善,野猪、狍子、山鸡经常可见,花尾榛鸡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种群明显增加。

  黑龙江林区打破长期以来依赖木材生存的状况,大力发展具有林区特色的循环经济,培育替代传统木材产业的生态经济型产品,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天保工程”实施十年来,我省林区建成国家、省部级自然保护区21处,建成国家、省部级森林公园41处。预计到2010年,我省森林生态旅游产值将达到10亿元。目前,多种经营产值已经超过我省森工系统总产值的一半以上。2007年,“多经”产值就达到107.4亿元,解决了林区43万职工的就业问题。

  目前,林区的工业企业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林业资源,基本实现了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满足了市场对林木产品的需求。

  从试点到全面启动,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发展思路清晰,从单纯项目建设到完善综合配套设施,几年来,我省的“天保工程”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