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2日讯 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8月8日同北部八个县市区政府签约建设麦豆轮作示范区,各县市区明年在今年为大豆茬口的地块上,落实12万亩优质小麦种植,为全省麦豆轮作提供示范。两家龙头企业及省农科院同时与县市区签订收购协议和技术服务协议。
黑龙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近年来大豆价位较高,种植效益好,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高涨,面积连续几年突破5000万亩,产量占到全国的50%。但是,大豆种植面积多年持续增长,重迎茬种植,破坏了原有的麦豆轮作体系,带来了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大豆病虫害频繁发生等问题。作为当地大豆调茬主要品种的小麦由于比较效益低,种植面积严重缩减,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黑龙江小麦种植面积高达3200万亩,2003年以来每年都不足400万亩。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一方面导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更为严重的是直接威胁着大豆生产的安全。
为解决这一问题,该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首次将麦豆轮作体系建设纳入土地治理项目,利用地方财政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铺设,补贴农民收入,实现麦豆轮作体系的恢复,据专家测算,实行麦豆轮作,从产量上算每年每亩可增产粮食300斤以上。从农民收益方面算,目前,种植大豆和小麦的收益差为百元左右,为保证农民收益,省财政资金对小麦良种实行全额补贴,每亩60元;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标准化种植每亩补贴60至70元;县市区对秋整地补贴10元,总补贴额达到130元以上,使农民种植小麦的收益与大豆相当。省农业综合开发办2009年计划投入财政资金4800万元,今后每年都将以10万亩的面积递增麦豆轮作示范面积。省农业综合开发办项目负责人表示,轮作后大豆的产量将提高,品质也将明显改善,这将引导农民对豆麦轮作的恢复,几年内黑龙江大豆生产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优质小麦的生产也将逐步得到恢复。
参与签约的县市区对豆麦轮作示范区建设表现出极大热情,均表示将在交通便利、水利设施配套的地块建设一个千亩高产示范区,同时总结推广土地流转经营、发展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典型,发挥示范区引导作用,提高豆麦轮作示范区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