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3日讯 今年初,为保证社区卫生机构提档升级,哈尔滨市出台了大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机构的专项政策和措施。5月13日,市区8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39家大医院签订了支援合作协议。如今,三个月过去了,大医院如何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种支援是否让社区居民得到了实惠?近日,记者对部分社区医疗机构进行了走访。
多数大医院开始行动
记者在道里区共乐社区卫生中心和通江社区卫生中心了解到,这两个中心如今都各自得到了相对应的两个大医院支援:哈尔滨市中医院每天都派骨科医生到共乐社区出诊,黑龙江省第二医院也每天派出两名妇科医生到通江社区出诊。“我们的支援已经到位。”中心的负责人这样说。在这两个社区卫生中心,不少患者表示,就是因为看中有大医院来的医生,他们才来就诊。
患者在哈尔滨一家社区医院内进行检查。记者苏强摄
而在南岗区奋斗社区卫生中心一楼诊室,正在出诊的中心医生孟令果告诉记者,虽然他们对口支援单位是哈医大一院,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对口医院的医生来。在采访进行中的半个小时里,只有两个患者前来就诊。
大成社区医院宋院长介绍,按照协议,他们由省医院南岗分院支援,现在双方正在研究省医院方面派出哪些科室的医生。“待到条件成熟了,我们的合作马上就可以开始。”
记者走访后发现,像共乐、通江、先锋等社区医院一样,市区中绝大多数社区医疗机构已经开始得到大医院的支援。也有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为自身正在建设中,所以共建双方现在只是探讨中,待社区医院建成后才能开展支援。
产生影响尚需时日
记者在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尽管有大医院医生进驻社区医院,但社区医院门诊量并未明显增加。
“也可能是居民不知道吧,时间长了或者宣传到位可能就会多起来。”共乐社区医院祝医生说。
“我们以前每周三天聘请专家来出诊,有市儿童医院、市第一医院等专家,如今省二院和市第一医院共同支援我们,大医院医生的到来,患者却没有明显增加。”通江社区医院院长罗志平说。
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认为,大医院医生进社区吸引患者的这个措施需要时间,更需要长期坚持,否则就会出现医生一走又会把患者带走的现象,这样对社区医院没有益处。
在采访中,一些社区医护人员说,现在的社区医院许多都是过去的地段保健所,没有房屋和设施,只能给小孩打免疫针,如果社区医院能像正规医院一样,有宽敞整洁的环境、医疗设施,再加上大医院的好医生,不愁居民不来就诊。
而在一些大医院就诊的患者却表示,他们并不知道现在还有大医院医生进社区的这个做法。另外,也有患者表示,大医院的好医生在自己医院都忙不过来,哪能有时间下社区?所以,“去社区医院的,能是技术高明的医生吗?”
支援“适合的”是关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因为以往的社区卫生服务不能让居民满意,因此绝大多数社区医疗机构患者寥寥。而大医院对口支援的做法,确实能够从制度上保证社区医院得到精湛医疗技术。然而,面对社区医院渴望大医院名医生的局面,大医院进社区能否满足这种需求呢?
“我们房屋有限,就两个诊室,大医院医生来了都没有地方出诊,如果再加上患者又少,大医院的医生积极性将会受到打击,而且他们也会因为没有患者而浪费时间,最后谁都不愿意来。”道外区一家社区医院的负责人说。
“我们社区医院医疗设施有限,大医院医生要求的辅助诊断检查条件不具备,患者还得再上大医院去做检查。因此,大医院最好能派来经验丰富的专家,给患者带来信任同时又给患者带来实惠方便。”共乐社区医院的祝医生说。
据业内人士介绍,社区医院要想吸引患者,有好医生把关是基础,同时要有齐备的常规医疗设备设施,排在第三位的才是实现顺畅的双向转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来社区医院看病的多是老人和小孩,其中主要是一些慢性病。奋斗社区医院的医生孟令果说:“来这看病的多是老年人,我都成了老年医生了。”
有的社区医院负责人指出,现在社区紧缺的医生,也是大医院里热门的。因此,大医院支援社区的政策,还需要双方进一步磨合,大医院能够真正派出适合社区需要的医生,才能最终达到支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