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9日讯 13日,省政府第九次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由省畜牧兽医局起草制定的《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2008~2012年)》和《黑龙江省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2008~2012年)》。到2012年,全省牛奶产量和生猪出栏将分别达到1000万吨和5000万头的发展目标。
《规划》选择哈尔滨郊区、大庆郊区、牡丹江郊区、佳木斯郊区等34个奶业发展重点市(县)和39个生猪生产重点市(县)建设。结合我省畜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与基础,从增加数量、提高质量两方面入手,主要规划了四大工程。一是良种工程。奶牛方面,进口国外优质冻精、胚胎和荷斯坦种公牛,选育后备公牛,扩大育种核心群,新增设基层人工授精站点和设立繁育改良技术服务及精氮冷链配送中心,建立省级及地市级测定中心。生猪方面,引进长白、大白、杜洛克原种猪,新建长白、大白、杜洛克原种猪场和种猪繁育场,建设区域性生猪改良繁育中心。二是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对龙头企业及各种形式所建的规模场采取贷款贴息的办法,发展规模化养殖,五年共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2279个、规模化猪场7177个。三是饲草饲料工程。到2012年,累计新建人工草原450万亩,改良草原650万亩,草原围栏880万亩;青贮总产量由980万吨提高到1920万吨。四是粪便资源化处理工程。在奶业重点地区选择符合标准的新建或原有规模化奶牛养殖小区进行粪便无害化、资源处理工程建设,在养猪重点县的养猪场(户)建设沼气池,通过沼气建设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
为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完成的主要保障措施包括,一是强化防疫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动物疫情的监控、测报、应急处理与扑灭能力,确保全省动物疫情稳定和产业健康发展。二是支持龙头企业和养殖场成立畜牧业担保公司,解决畜牧业发展中贷款难的问题;政府控股的担保公司积极开展养殖场建设的贷款担保业务,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三是提高两个产业组织化程度,通过加强合作社、协会和专业服务组织建设,实现有效的产业一体化经营。四是实施科技推动产业发展战略,开展关键技术立项攻关,采取产学研结合、试验示范的办法,加强对现有成熟实用技术的集成、组装、推广,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五是健全行业预警体系,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行业预警制度。
两个《规划》实施完成后,可使产地粮食直接转化为奶和肉,增加地区经济总量和农民收入,同时可以缓解我省铁路外运粮食能力的紧张局面;两个《规划》实施完成后,奶牛和生猪养殖业可以安置20.5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村居民人均养殖奶牛和生猪收入超过1100元;奶牛和生猪养殖可实现产值1170亿元,乳品加工和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可创造产值2200亿元,利税超过1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