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遭遇病害3年多 阿城25000亩樟子松面临枯亡
2008-08-19 14:07:31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高中华 夏德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9日讯 从2005年开始,哈尔滨市阿城区内25000亩樟子松出现不明原因病害,这些有20余年树龄的樟子松先是梢部叶子逐渐由绿变黄,继而树枝干枯折断,整棵树由郁郁葱葱变成枯死树。林业部门曾采取多种杀菌方式,但均无济于事,也一直没有查明真正的病因和预防的对策。“如果明年再不采取有效措施,这25000亩樟子松将彻底枯亡。”阿城区林业局病防站站长毛洪波对记者说。据悉,我省林业部门已经将此事汇报给国家林业局。近日,国家林业局将派林业专家赴阿城查明病因,并制定预防措施。

  大片樟子松一年年枯黄

  长途司机赵师傅在哈尔滨市至玉泉这趟线上跑了已经4年多了,从2005年夏天开始,赵师傅突然发现在哈阿高速公路原阿城市玉泉镇磨盘村南北4公里长的路段内,道路两边的松树枝叶有点发黄,“夏天正是树木枝叶茂盛的季节,怎么叶子发黄呢?”更让赵师傅惊讶的是,从那时起至今年夏天,树木发黄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和一路看到的绿色相比,这条路段的树黄得特别明显,林业部门怎么不治呢,枯死了多可惜。”赵师傅说。而此时赵师傅并不知道,像这种发黄面临枯亡的树木阿城区有25000亩。

  李子山(化名)是阿城区玉泉镇磨盘村村民,今年42岁,从出生起一直生活在磨盘村。在他的记忆中,村子周围种的树种是樟子松,是20年前种的人工林。他也是在2005年发现树木发黄干枯的。“眼瞅着这些树一年年大面积干枯,太可惜了,差不多都快成材了。”18日,在磨盘村附近一个山上,李子山指着成片发黄的樟子松对记者说。

  现场调查枯亡状况让人心疼

  8月,树木正是郁郁葱葱的季节。18日,记者驱车行驶在哈阿高速公路上,随行的还有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研究人员佟斌。与一路两旁的绿色相比,行驶到赵师傅所说的玉泉镇磨盘村路段时,道路两旁山上那些发黄的樟子松就像一张白皙脸上的疤痕一样,显得极不协调。而这种“黄色”分布得也不均匀,或是一片黄中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绿色,或是整个一片黄。

  14时许,在一片“黄色”集中的区域,记者爬上一个山坡看到,直径15厘米到25厘米的樟子松遍布山坡,松树高约30米,但多数都已经枯死,枝杈已经折断。在一些枯死的树干上,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虫眼,有的树干有长约1厘米的黄褐色小虫。树皮枯干,用手轻轻一揭就下来一片,树皮内能看到正在蠕动、爬行的白色小虫。

  佟斌告诉记者,这些白色小虫从形体上看像松线虫的幼虫,但要在显微镜下才能分析出具体是什么。黄褐色小虫为松毛虫。

  林业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无济于事

  “很可惜,但实在是无力回天。”18日下午,阿城区林业局病防站站长毛洪波接受采访时说。“并不是我们没采取措施,而是病因复杂。经调查,阿城区目前有25000亩松树遭遇这种情况。”

  毛洪波说,记者看到的磨盘村附近的樟子松发病是在2005年,当时判定不了是哪种病,但进行了救治,可是第二年这种病蔓延得更严重了。“我们配制了三种杀菌剂,采取喷洒、放烟等方式给樟子松用上,可是却没有效果。”阿城区林业局将此事汇报到省林业厅,相关专家到现场查看初步认为树木患的是生理性干旱和枯梢病,但施救后仍没有效果。“真正的病因还是没查出来。”毛洪波说。

  为何会出现这种病害?毛洪波个人认为,樟子松为本地树种,一直适应我省的气候。但是我省这几年的气候异常,尤其是哈尔滨周边,冬天出现暖冬,夏季出现持续高温,樟子松适应不了变异的气候,才导致出现不明病害,“目前这种病害在五常市等其他省内部分市县也都存在,但是在大兴安岭、黑河等低温地带没有出现。”

  采访结束时,毛洪波向记者表示,省林业厅已经将这件事向国家林业局进行了汇报。近日,国家林业局将派林业专家赴阿城查明病因,并制定预防措施。

  新闻链接

  樟子松为常绿乔木,根系非常发达,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甘肃。由于具有耐寒、抗旱、耐瘠薄及抗风等特性,可作三北地区防护林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