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1日讯 3日,中国赛艇队从莲花湖国家水上项目训练基地静静地启程,征战北京奥运会。8月17日,在北京奥运会赛艇女子四人双桨决赛中,中国赛艇队的唐宾、金紫薇、奚爱华和张杨杨四名运动员,后来居上,以6分16秒06的成绩超过强大的英国队和德国队,摘得了中国赛艇队在奥运会参赛史上的首枚金牌。
莲花湖国家水上项目训练基地常务副主任庞玉枝向本报记者透露,“四朵金花”从2006年基地建成起,连续三个夏季在莲花湖进行奥运会前的备战集训。莲花湖国家水上项目训练基地,由此成了中国赛艇队首次夺得奥运会金牌、创造历史的发祥地,成为中国赛艇队奥运夺金之乡。牡丹江的莲花湖和“四朵金花”一起,引起了世界的瞩目,成为牡丹江人民的骄傲。
昨日,庞玉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四朵金花”夺冠时,他有幸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比赛现场亲历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他说,这枚金牌的获得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此前,李勤、田靓在中国赛艇队最为保险的女子双人双桨项目上意外失利,仅获第四名,令中国赛艇队在本届奥运会上取得金牌突破的愿望蒙上一层阴影。但谁都没有料到,参加女子四人双桨项目的四位中国姑娘竟然在冲刺阶段迸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后来居上超越强大的英国队,在这一欧洲传统强势项目中夺得金牌。
回想起四位姑娘在莲花湖集训期间的点点滴滴,庞玉枝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穿上漂亮裙子,她们个个青春靓丽”
四位姑娘中,年龄最大的是26岁的奚爱华,最小的张杨杨只有19岁。和所有女孩一样,她们也爱漂亮、喜欢浪漫。可训练生活紧张而又艰苦,姑娘们没有时间打扮自己,而是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如何提高成绩上。
庞玉枝说,水上训练时,天上一个太阳,水里一个“太阳”,两个太阳把姑娘们的皮肤都晒黑了,可她们却毫不在意。“傍晚闲暇时,平日里总穿运动服的她们偶尔也会换上裙子,模特一样的高挑身材,个个都青春靓丽。她们在基地附近的公路上散步、聊天,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姑娘们常说,女孩子都爱美,但是为了搞好训练,她们必须舍弃一些东西,对此她们并不感到后悔。
“艰苦的训练,她们从不叫苦”
奚爱华是四个人中的大姐,这位山东姑娘性格稳健,经常照顾比自己小的队友。庞玉枝回忆说,今年6月初,国家赛艇队抵牡当天,奚爱华的牙疼得要命。她用了3个小时在牡丹江修完牙后,就赶紧来到基地与队友会合,生怕耽误了训练。
别看四位姑娘正处在如花似玉的年龄,可训练起来一点也不娇气,十分刻苦。“备战奥运期间,她们最大训练强度达到了一周划行280公里,这样大的训练量几乎是达到了运动极限。”庞玉枝说。姑娘们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有时还会出现肌肉拉伤等小伤痛。但幸运的是,她们在备战过程中都没有发生重大伤病,这也为奥运夺冠多了一份保证。
22岁的唐宾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虽是句玩笑话,却充分体现出了她开朗的性格和训练时的拼劲儿。
“莲花湖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她们休息得好,训练得好”
在莲花湖集训期间,凉爽的天气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姑娘们感觉十分舒服。“姑娘们在莲花湖训练,最大的感受是这里的气候非常舒适,这里晚间不用开空调,自然风凉爽舒适,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和高质量的睡眠,这对训练十分有利。”庞玉枝说。
国家赛艇队副领队曹景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特意强调了这一点。他说,莲花湖周围的自然环境非常好,植被丰富,氧饱和度高。而且这里气候凉爽宜人,运动员们可以在每天早晨、上午和下午分别选出三个时段进行水上训练,这在南方是无法实现的。可以说,莲花湖优质的生活环境和训练环境,是“四朵金花”能够夺得奥运会金牌的重要原因之一。
“惊叹牡丹江的变化,她们爱上了这座城市”
自2006年基地建成,姑娘们已经在这里呆了三个夏天。每一次来,她们都会发现牡丹江发生了不少变化。
庞玉枝介绍到,集训期间的休息日,姑娘们会时常到牡丹江市里吃饭、购物。“她们说,牡丹江这几年的变化很大,城市建设越来越美。牡丹江人的文明热情,也给她们留下深刻印象。”此外,姑娘们还对牡丹江的土特产品赞不绝口,如木耳、蘑菇、苯鸡、大米等,她们都非常喜欢吃。
庞玉枝说,莲花湖良好的训练环境助国家赛艇队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国家体育总局已经计划在此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建设能容纳多个体育项目训练的综合训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