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3日讯 22日10时,随着副省长于莎燕“飞行开始”指令的下达,一架运十二飞机加足马力,呼啸着飞向蓝天,开始了我省大兴安岭成矿带1:5万航空物探测量的首次飞行。这标志着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黑龙江省政府合作开展的“黑龙江省公益性地质调查与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正式开始实施,我省进入了立体地质勘探时代。
大兴安岭成矿带是全球三大成矿域中古亚洲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巨大。2008年1月15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合作开展黑龙江省公益性地质调查与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协议书》,率先拉开了中央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与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的序幕。这次开展的1:5万航空物探测量是落实合作协议的实际步骤,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开展1:5万高精度航磁和放射性能谱测量,查明区域地质构造,为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有利成矿区段和找矿靶区。开展1:5万航空物探测量,是针对我省植被覆盖厚、施工期短、勘查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等突出问题而采取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基础地质技术方法,是对20世纪80年代中比例尺、低精度、单方法航空测量的一次技术革新。
航测飞机使用新型、快速、高效、稳定的国产运-12飞机,配以国际先进的数据处理软件,可以边航飞、边处理、边解译、边地面查证,具有投资少、精度高、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本次测区范围是我省大兴安岭北纬49度以北地区,面积近11万平方公里,工作周期为两年半,飞行时间为2400小时,飞行里程达24万千米,需要飞行230余架次。
据有关专家介绍,开展大兴安岭成矿带1:5万航空物探测量,对提高我省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加快部、省合作步伐,早日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次开展的1:5万航空物探测量是落实合作协议的实际步骤,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开展1:5万高精度航磁和放射性能谱测量,查明区域地质构造,为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有利成矿区段和找矿靶区。开展1:5万航空物探测量,是针对我省植被覆盖厚、施工期短、勘查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等突出问题而采取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基础地质技术方法,是对20世纪80年代中比例尺、低精度、单方法航空测量的一次技术革新。
航测飞机使用新型、快速、高效、稳定的国产运-12飞机,配以国际先进的数据处理软件,可以边航飞、边处理、边解译、边地面查证,具有投资少、精度高、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本次测区范围是我省大兴安岭北纬49度以北地区,面积近11万平方公里,工作周期为两年半,飞行时间为2400小时,飞行里程达24万千米,需要飞行230余架次。
据有关专家介绍,开展大兴安岭成矿带1:5万航空物探测量,对提高我省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加快部、省合作步伐,早日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将产生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