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图片新闻  >  精彩图片
搜 索
桥上垂钓成冰城新风景 停车占道留安全隐患
2008-08-27 15:02:20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黄磊 叶勇 陈南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图片说明】白天桥边的垂钓大军。

  东北网8月27日讯 最近一段时间,每天入夜,松花江公路大桥上都会有近百名钓鱼爱好者沿桥垂钓,每晚都有所收获。但也有市民提出,人们在休闲垂钓,享受着母亲河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不要影响交通安全和便利。

  近日每晚都有上百市民桥上夜钓

  26日下午15时许,记者来到松花江公路大桥,此时,桥两侧的护栏边已有市民陆续支起渔竿、小凳,一边拴钩、上食,一边和熟识的垂钓者打着招呼。很多垂钓者都摆上七八把海竿,却只投下一两把。据在此垂钓的康海讲,这些人多数是为晚上的钓鱼者占地方的。

  随着天色渐黑,垂钓者陆续增多,他们多数骑摩托、自行车前来,少数开车。至晚9时,桥上的垂钓者已近百人,摆放的鱼竿足有数百把之多,壮观的场面从桥南一直排到桥北端。垂钓者将鱼线甩到江中后,就三三两两坐在人行道上闲聊。

  据垂钓者介绍,8月以来,江中大鱼频繁出现。最近几天,几乎每晚都有人钓到八九斤的大鱼。而钓上两三斤重的鱼,已经不足为奇。钓上来的品种有鲤鱼、鲫鱼、草鱼、鲶鱼、嘎牙子等。

  凌晨1时许,人群中传说桥东出了大鱼。记者走过去看到,这条刚刚被钓上的大鲤鱼足有成人的一条胳膊长。据垂钓者讲,这条鱼的重量为5.3公斤。

  5公斤重的大鲤鱼是怎么从几十米高的桥下钓上来的呢?据了解,由于公路大桥上垂钓者增多,而且经常出现大鱼,于是有人在桥下江面“帮捞”。只要有大鱼上钩,“帮捞”者就会驾着小船,用捞网将大鱼捞起,称重后交给垂钓者,而垂钓者则支付相应报酬。


 

【图片说明】夜晚时分垂钓长队百米长。

  水位高、流速慢,母亲河成为“野生大鱼池”

  松花江怎么突然间能钓上这么多大大小小的鱼呢?

  据市渔政处工作人员介绍,江内渔业资源的丰富与多年来政府的大力管控有着直接关系。其中,沿江排污口的减少、滩涂周边环境管理,使松花江水质正在逐年改善。同时,哈尔滨市每年在松花江哈市段的鱼苗投入量都在200万尾以上,包括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鲟鱼等十余个品种。另外,渔政稽查部门也加大了对禁渔期捕捞及使用绝户网的打击力度。

  据介绍,下游大顶子山航电枢纽的建设,使得松花江哈市段的水位偏高,水流速度减慢。这些都给松花江内鱼类生存、繁殖提供了良好环境,使松花江哈市段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野生大鱼池。

  据市渔政处生态大队的负责人讲,目前,松花江内的鱼类生存情况、鱼类品种、数量的增加已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生态大队正在从科学的角度对其原因和影响进行相关调研。

  桥上垂钓,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松花江公路大桥是目前连接哈尔滨市松花江两岸的重要通道。根据规定,大桥全线禁止机动车临时或长时间停放。记者注意到,不少夜钓市民将车辆停在桥面两侧。午夜12时左右是垂钓高峰,此时也是桥面秩序最为混乱的时刻。零时30分,记者沿着桥数了一下,共有57台车停放,使本来五车道的公路大桥变成了三车道。夜间过往车辆车速较快,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尤其是凌晨2时许,垂钓者开始离去时,桥上掉头、堵车现象随处可见。一位垂钓者介绍,钓鱼后开车非常疲劳,出现小的刮、蹭都是常事,前几天,桥上还发生了车辆追尾的事故。

  业内人士提醒垂钓爱好者,桥上夜钓不要随便停车、疲劳驾驶,避免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同时,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巡查监督。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