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31日讯 近日,哈市各中学2008年新生开始进行军训。训练场上,孩子们冒着暑热接受军训,教官站在队列前,一边讲解一边示范。而在队列后,一些家长却在为孩子摇扇送风、端茶递水。整个军训显得极不协调,让人啼笑皆非。然而,比起这些中学生们,一些单位在组织新进员工的军事训练中,一些职场新人虽然已经大学毕业并即将步入工作岗位,但还是很依赖家长,遇到难事第一反应就是找家长,而很多家长也不肯“放手”。人们质疑:家长的这种一路“陪护”是否能“陪”出栋梁?
场景一:
骑车两小时为给孩子送防晒霜
哈尔滨市某单位在为新进员工进行的军训中发现,本来是想锻炼员工意志品质的军训却体现出了很多家庭教育的弊端。“军训那天,很多家长都开车送行。军训开始,天热一点,还有家长骑车两个小时仅仅是为送防晒霜。”
据该单位人力资源部人员介绍,现在许多新进员工家长对进行军训很不理解,以为只是例行公事,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岂不知道军训不仅仅是训练员工的组织性纪律性,更重要的还要让孩子们了解到保卫祖国是公民的神圣义务。其实军训的经历对很多孩子来说都非常美好,即使是吃苦的体验也是成长中一笔可贵的财富,职场新人在军训中的这种反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的是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缺失的部分,引人深思。虽然这些孩子已经是成年人,他们所表现的娇气,反映的却是平日家长对孩子的娇惯。这一代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不仅是父母娇惯,爷爷奶奶也娇惯,以至于到了进入工作岗位的年龄家长还不能给孩子“断奶”,还不能让孩子独立生活,特别是独立融入社会集体生活,这是非常让人担忧的事情。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个别,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而且城市孩子的表现明显比农村孩子更为严重。
场景二:
家长“全副武装”爬到墙上望孩子
记者在军训现场看到,军训当天送孩子的轿车排起了长队。因为军训期间不允许家长探视,许多家长就在院墙外看,有的家长甚至爬到墙上找孩子。一听到休息号,家长便一哄而上把饮料往里面塞,看到孩子满头大汗的样子,几名家长忍不住掉下了眼泪,一位家长甚至对孩子说晚上到旁边的星级酒店补补。一名家长对记者说,虽然部队里提供了水,但孩子打电话说喝不习惯,他在家就只认饮料。“我的孩子是个女孩,从小就没挨过晒,这么毒的太阳她哪能受得了,我特意从家里带来了防晒霜。”一位家长称。记者在现场看到,大部分家长是“全副武装”来照顾孩子,父亲递水,母亲擦汗。一名参加军训的人员说,军训第一天就晕倒两个学生,主要是以前被宠惯了,没受过苦。
进行军训的教官对记者说,军训能磨炼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这是组织军训的初衷。军训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们受一回罪、吃一回苦,所以家长应该学会给孩子“断奶”,让他们尽快独立。
场景三:
孩子晕倒后醒来大喊,“我要找妈妈”
组织军训单位的人力资源部人员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名女孩在军训中晕倒了,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找妈妈,快让我妈来把我接走。”之后,工作人员找来了这名女孩的家长,家长二话没说,就把孩子给领走。这名工作人员很无奈的说,军训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杀现在孩子们身上普遍存在的骄娇二气,让他们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迎接人生的新里程。可家长这样充当“陪练”,在一旁苦苦守候,能收到积极效果吗?家长们或许有自己的理由:孩子在有空调的屋子里呆惯了,冷不丁地去晒太阳,接受军事化训练,很有可能会吃不消。可正因为孩子在“温室”里待久了,才更应该接受锤炼。孩子本来练得好好的,看到家长在一旁关注着,反倒紧张起来,本来能坚持下来的也挺不住了。
对家长的“陪练”之举,工作人员无可奈何,教官哭笑不得。而孩子们又会怎样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呢?从年龄看,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孩子一般在24岁左右,不少孩子渴望着自立自强,希望能拥有相对独立的成长空间。可连军训家长都要形影不离地跟随,孩子们的心情能轻松吗?更让人忧心的是,“陪练”还远不是家长“爱护”孩子的终点,还有一些家长有着更多的“陪伴”项目。就这样一路“陪”下去,家长为孩子包办了一切,以致孩子缺乏自理、自立能力,真的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家长这样的“呵护”,怎能把孩子“陪”成栋梁之才?
“适应障碍”正是家长溺爱的结果
军训,这本来是一件帮助孩子尽快从家庭走向社会的“断奶”强化训练。然而,许多家长竟然还跟着陪练,个别家长甚至哭着哀求教官减轻强度。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过分“溺爱”反而只会加重这种“适应障碍”。
心理专家于德澧讲,针对独生子女增多,家长过分溺爱,导致孩子普遍生活能力下降的问题,曾经有不少人戏称这些独生子女为“抱大的一代”,并忧心忡忡地疾呼溺爱孩子的家长们能够放开双手,让自己的孩子在风雨中健康成长。现在,不少学生在上中小学时,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父母包办生活,这些长期在“温室里成长的花朵”,一步入社会就立刻出现“适应障碍”———不会洗衣、不会打扫卫生、不会与人相处,生活自理能力弱,心理不能独立,工作缺乏责任感。说到底,还是家长溺爱造成的。现在的孩子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他们不能总是依靠父母,最终总要独立的融入社会生活,成为自立于社会的有用人才,如果今天的家庭教育中只知道娇惯、呵护,而不知道尽早让孩子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和注意节约、生活节俭朴素的教育。娇惯的后果最终会让他们难于独立生活。一项调查显示,“不在读的未婚子女85%仍需要父母支出部分乃至全部生活费”成了社会上的“傍老族”。如果今天的父母不给孩子及早断奶,社会上的这种“傍老族”还会继续增加,最终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家庭必要的正确的教育不是社会和学校所能代替的。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你想毁了孩子,那你就什么都顺着他。”深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们,请藏起一半爱吧!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父母早一天主动放开自己的怀抱,让孩子独立成长,他们就早一天自立、自强。要知道,抱大的孩子学走路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