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31日讯 题:“天保”十年看林区系列报道之十二 完达山上“王者归来”
孙景辉 张旭光 记者 高长利
在迎春林区,董红雨的知名度颇高,从1988年首次为东北林业大学研究人员作向导寻找东北虎的踪迹算起,他已经与老虎“打了20年的交道”。身为小家河林场资源监督站站长的他,目前还有一个兼职——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CS)的东北虎监测志愿者。
![]() |
东北虎足迹1(董红雨2008年4月30日拍摄) |
老虎,作为森林旗舰物种,因其处于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被称作“森林之王”。统计显示,老虎原有的8个亚种中已有3个从地球上消失了,在剩余的5个亚种中,东北虎已连续多年徘徊在灭绝的边缘。
据记载,1967年以前,在我省大、小兴安岭以及中部一些山区都曾有东北虎活动。然而随着大规模的捕猎活动和森林砍伐,东北虎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失去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和食物,东北虎数目随之急剧减少,直至在绝大部分地区消失。
1998年,旨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天保工程正式实施,完达山、老爷岭、张广才岭等东北虎的栖息地均被纳入到保护范围内。随着工程的实施,森林植被得到恢复,山林中野猪、狍子、马鹿等野生动物逐年增加,无疑给东北虎的生存和保护带来了生机。
虎啸山川,王者归来。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渐改善,昔日几近绝迹的东北虎近年来在我省完达山地区频繁现身,并引起了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CS)在该地区设立了3个野生东北虎监测站。董红雨和其他志愿者一样,负责监测完达山地区野生东北虎的活动踪迹,为科研机构提供有关野生东北虎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研究人员的监测显示,这一地区的东北虎活动,正以完达山的主峰——神顶峰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并呈现出活动范围越来越大、活动频次越来越密集的趋势。“神顶峰之所以吸引东北虎光临,主要是因为这里拥有在全国都不多见的原始针阔混交林。由于人为活动少,没有实施大面积间伐,这里是完达山地区现存最好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这种森林符合了东北虎的觅食需求。”董红雨如此解释东北虎频频现身完达山脉的原因。
![]() |
东北虎足迹2(董红雨2008年4月30日拍摄)
![]() |
东北虎足迹3(董红雨2008年5月17日拍摄) |
![]() |
东北虎足迹4(董红雨2008年5月17日拍摄) |
2008年4月30日,一林场职工发现东北虎足迹;2008年5月12日,尖山林场一农民整地时发现了东北虎足迹;2008年5月17日,东北虎再次在迎春林区现身……谈及自己监测到的东北虎踪迹,董红雨如数家珍,“从2007年12月到现在,根据提供的线索,我已经15次监测到东北虎的活动踪迹了,并且都拍了照片。”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位于完达山地区的我省森工迎春和东方红林区积极调减木材产量,加大管护经营力度,培育后备森林资源,林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个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生态环境正在形成之中。
天保十年,完达山地区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据统计,迎春林区的森林覆被率由51.9%增加到67%;东方红林区的森林覆被率也比10年前增长了12.3%,达到了78.4%,还通过了国际森林认证,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贸易网络接纳为正式会员单位。
如今,曾经大面积砍伐过的完达山林区经过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再现盎然生机,山林中野猪、狍子、兔子、黑熊等野生动物数量逐年增加,为东北虎的生存创造了先决条件,使得其种群恢复成为可能。
“通过监测,可以确定在完达山地区有一个东北虎的小家族种群存在,成为了东北虎的领地。”董红雨说,“东北虎频繁现身林区,这和天保工程实施,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密切相关。”
基于完达山地区已成为野生东北虎活跃的地区,有专家认为,东北虎的活动频次在完达山地区明显增加表明,在中俄边境地区之间存在着可供东北虎迁徙的生态通道。
今年,为支持董红雨的“寻虎”工作,迎春林业局局长毕英杰为其特批了每年5000元的专项活动经费。“这下子,我‘找虎’的劲头更足了。”董红雨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