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夜幕下的哈尔滨”搭台旅游唱戏 一部剧火了一座城
2008-08-31 13:44:07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31日讯  惊险谍战,浪漫奇情,一群血火历史中的英雄儿女,一段感天动地的抗日传奇,就发生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的历史中。他们是这个城市的壮士,他们是这个民族的英雄。他们生于过去,死于过去,但他们的青春传奇永存于现在和未来,万古常青……

  随着《夜幕下的哈尔滨》(以下简称《夜幕》)的热播,我们又一次成了全国人民的焦点。让我们在自己的城市中重新走过,借助那些美丽的建筑物,借助那些肃穆的纪念馆,重温历史,凭吊烈士。

  同时,也试着为我们自己的城市,打造一张文化旅游的名片,一张影视旅游的地图。让“冰城夏都”有一个全新的着眼点,让来冰城的游客有一个新的旅游项目。走走这些地方,听听这些故事,记住这个美丽的城市和她历史上的英雄儿女……

  一部剧火了一座城

  一部影视作品会火了一座城,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很多人对罗马的认识都源于不朽的《罗马假日》。导演威廉·惠勒将罗马的名胜风光生动地融入到格利高里·派克与奥黛丽·赫本的爱情故事中,使全世界观众都向往罗马,向往这个浪漫之都。一部《廊桥遗梦》,使美国的麦迪逊小镇一夜成名,游人如织。当年,日剧《东京爱情故事》同样使东京大“火”了一把,“莉香”的故事,引来很多游人去东京感受经典爱情的氛围。

  这种“影视文化旅游资源”十分宝贵,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很多影视拍摄地的政府非常重视这种资源,纷纷借此开发旅游项目。日本有个“柯南村”,因漫画人物侦探柯南而得名,当地政府把这种资源利用得淋漓尽致。

  少年侦探柯南风靡世界,拥有大量的粉丝,诞生柯南的小城大荣町,因此变为“柯南村”。虽然当地只有5000多户人家,花不到两个钟头就可以逛上一遍,但却是全日本“柯南迷”的朝圣之地。走在大荣町城区,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柯南的身影。全长1400米的主干道取名“柯南大道”,路上的标志牌、浮雕、铜像、井盖全以柯南为主题。“柯南大桥”上更是三步一像、五步一雕。这还不算,连图书馆和小学校的门口,都有活灵活现的柯南铜像,让人感觉漫画中的主人公似乎真的存在,而且就生活在你身边。

  黑大教师张大生对此评论说:“哈尔滨一定要用好《夜幕》的旅游资源,英雄的城市要用好英雄的传奇。哈尔滨与其他旅游城市相比并不占优势,但独特的文化资源可以让我们另辟财路。西北原来有什么旅游资源啊?大漠戈壁,可人家张贤亮开发出了一个影视文化基地,现在一年几千万的门票收入。为什么?就因为《红高粱》、《双旗镇刀客》、《东邪西毒》这些经典电影给他们做了活广告。”

  一个裴勇俊顶一个旅游局
  一个裴勇俊顶一个旅游局

  开发当地旅游资源,是各地政府绞尽脑汁的事情。当年韩国影视界千方百计想打入日本市场而不得,宣传韩国旅游更是不得其门。但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裴勇俊的《冬季恋歌》一下子帮他们打开了局面。

  《冬季恋歌》在日本掀起韩流热潮后,让一大群迷恋裴勇俊的日本中年妇女,前往影片的拍摄地韩国春川市。春川市的旅游一下子火起来了,收入是原来的几十倍。

  为了做好这个城市秀,为了演好这部旅游戏,春川市下了大工夫。大街上处处都是《冬季恋歌》的招牌简介,连男女主角的手印都变成了重要景点。在春川市区还有一尊以裴勇俊剧中造型为原型的雕像,雕像的服饰装扮与裴勇俊在《冬季恋歌》中几乎一模一样:身着茶色皮质外衣,内着橙色高领衫,当然脖子上少不了他在剧中多次佩戴的招牌白色围巾,表情栩栩如生,带着“裴氏经典”的温暖笑容。南怡岛是剧中主人公裴勇俊和崔智友初恋的地方,它是春川市远郊汉江上的一个小岛。岛上遍种树木,环境清幽,原来仅是休闲的地方,但随着《冬日恋歌》的热播,南怡岛成了“哈韩”一族向往之地。南怡岛上洋溢着《冬日恋歌》的情调,裴勇俊和崔智友漫步的那一段长长的、美丽的水杉路,成了岛上的“情人之路”。此外,裴勇俊和崔智友定情的滑雪场——龙平度假村,也成为裴勇俊迷热衷的去处,当地人把剧中裴勇俊烤火的炉子、第一次弹钢琴的地方、吃饭的餐厅都挂上剧照,甚至还销售裴勇俊在剧中标志性的装饰——围巾。

  曾经去过韩国的张大生感叹说:“一部《冬季恋歌》,让韩剧在日本打开了市场,日本人纷纷到春川市朝拜偶像,这是当地旅游局都无法做到的。一个裴勇俊真顶得上一个旅游局了。”

  要将《夜幕》利用好

  这样的故事,对中国观众同样起作用。还记得2005年《大长今》席卷国内的时候吗?那年“十一”长假,大批电视观众去韩国旅游。记者采访了曾经到《大长今》拍摄地参观旅游的杨女士。她说:“那时候太迷恋大长今了,因此经常去吃韩国料理,还去买一些韩国居家饰品。一放假,我就报名去韩国旅游,寻找大长今的足迹,仿佛穿越了时空。我们游览了千年古刹来苏寺等地方,这些景观都与大长今有关。我觉得中国的旅游资源比他们丰富多了,但还是想去韩国,因为可以感受‘长今文化’。”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影视资源文化,也千万不要觉得这没什么。只要你利用得好,宣传得好。平淡无奇的自然景观,一夜之间就可以成为招财进宝的财源。那些无甚光彩的景观,会让游客觉得无限温暖和亲切。

  记者身边就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哈尔滨的夏天虽然凉爽美丽,但吸引人的程度还是比不了冬天,因为冬天我们有如梦如幻的冰灯,还可以滑雪。哈市的杨先生为此想出了一个绝好的办法,他说:“如果有朋友远道而来,我就对他们说,这次我带你们走两本‘书’,一本是《暴风骤雨》,一本是《林海雪原》。我们开着吉普车去了尚志和威虎山等地,其实当地的景色很一般,但朋友们玩得非常尽兴。因为这两本书的故事他们都耳熟能详,到实地一游,一下子打开了他们尘封的记忆。旅游成了文化之旅、探秘之旅。我没花多少钱,他们都特别满意。”

  这种思路很值得城市管理者借鉴,《暴风骤雨》、《林海雪原》可以利用,《生死场》、《呼兰河传》和《夜幕》同样可以大做文章。

  一本书、一段故事、一部影片,会让城市的景物变得神秘而亲切,带着剧情游览观光,很容易让人产生时空交错的遐想。风靡世界的《达芬奇密码》就曾令法国卢浮宫的游客激增。这样的资源应该有多少利用多少,多一个由头,就多一分利润,你利用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为哈尔滨做“名片”

  《夜幕》的导演赵宝刚很懂得这里的玄机,他曾表示,要把这部电视剧打造成哈尔滨的一张城市名片,为旅游文化服务。

  他对记者说:“拍摄时,我们找遍了哈尔滨所有能找到的图片资料,还专门买来大量书籍做参考,以求真实再现上世纪30年代哈尔滨的服装、布景、氛围。看完几大筐资料后,我惊着了,没想到当时的哈尔滨竟然如此奇特。日伪时期,哈尔滨的外国领事馆就有21个,服饰集东西方之大成,特别是建筑风格,都是哥特式、巴洛克式,比上海更洋派,‘东方小巴黎’之称名副其实。我们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和索菲亚教堂等地取景,就能感受到哈尔滨浓厚的历史味道。哈尔滨应该用好《夜幕》,让他成为哈尔滨的名片、哈尔滨的骄傲。”

  《夜幕》的编剧高光说:“哈尔滨给我的感觉很不错,具有欧洲风格与文化,与东北其他城市完全不一样,很洋气。那些老建筑最能代表哈尔滨特色,是积累了一个阶段的文化。但我们拍摄时也感觉很遗憾,哈尔滨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时,和其他很多城市一样,使新建筑失去了特色,以至于我们在拍摄时总是穿帮,增添了难度。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哈尔滨是全国最洋气的城市,哈尔滨应该学会利用好自己的文化资源。”

  张大生说:“《闯关东》来到我们身边时,我们没有抓住,这次《夜幕》又来到家门口,我们一定不能放过,要把后续的事情做足。剧中拍摄的景点都可以作为旅游点向大家推荐,还可以就《夜幕》展开一系列活动,比如我们的龙江讲坛,就可以开个讲座,还可以请剧组成员过来讲;一些商家也要紧紧抓住这个契机,宣传好自己。管理部门完全可以把《夜幕》看成是一场公关秀,是对一个城市的包装,是对哈尔滨整体形象的树立。这对我们发展旅游的作用非常大。想象一下,当你置身于哈尔滨,脑海中想象着那些出现在电视中的画面或小说中的文字,倏忽间仿佛时空交错,人与景的相互融入,感觉一定十分新奇。”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