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日讯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上半年,黑龙江省首次出现“海归”人员同比增长比例超过留学者的现象:因公、因私出国留学人数照2007年上半年减少了15%,而“海归”人数同比增加6%。5年来,已有3000名博士海归在哈市创业扎根。
今年53岁的秦毅,1988年从哈工大毕业后到美国留学,2000年他在美国硅谷成立了公司。5年前,怀着奉献祖国和家乡的赤子之心,谢绝美国政府的竭力挽留,秦毅用6个集装箱里装着密集波梳状分波器(一种光通讯产品,可以大幅提高网络信息的传递速度)的全部研发设备,从美国硅谷起运至哈尔滨。这次罕见的跨国工厂平移历时整整一个月。不仅“扛”回了价值2200多万元的全套设备,秦毅还带回了4名有博士、硕士学位的留学生,成立了哈尔滨诺方光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公司研制的世界一流水平的分波器,如今已全部出口到德国西门子、美国朗讯、日本NEC等世界著名公司,目前订单不断。近日,在这个扛回来的研发车间里,秦毅又研制出一种新型节能路灯,目前正在上海、成都等城市推广。
秦毅创造的“海归创业神话”,如今在哈尔滨市已成为普遍。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2008年上半年哈市开发区留学生创业园内新增海归企业15家,同比增加67%,首次超过其他企业增幅。5年来,黑龙江省出国留学人员约3万人,6000余名留学人员回到黑龙江,其中博士“海归”占50%以上,大部分留在哈市创业。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上半年,黑龙江省因公、因私出国留学人数照2007年上半年减少了15%,而“海归”人数同比增加6%,这是黑龙江省首次出现“海归”人员增长比例超过留学者的现象。据介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黑龙江省在多个领域正与国外逐步接轨,不出家门同样可以找到诸多发展机会,尤其是近年来,黑龙江省已陆续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在资金、场地、子女教育等方面给“海归”人员创造良好条件,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乡创业。另一方面,前些年,很多人在选择外出留学时存在盲目性,花费高额的留学费用与在海外创业艰难的尴尬境地让许多后继者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打算。
哈尔滨留学生创业园里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38名“海归”,从国外带回上百个高科技项目,涉及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其中50%填补了国内空白,30%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谈及“海归”对冰城的贡献,哈尔滨高科技创业中心副主任杨宜泉介绍,留日归来的金光一发明的亚麻除皱技术,可以让亚麻面料更加光滑、平整,为世界首创,产品出口日本;黑龙江省是木耳等菌类出产大省,留美归来的陈喜军发明了一项专利技术,使黑龙江省在菌类有效成分的提取及纯度方面居世界领先水平。
“海归”在带来高新科技项目的同时,还将形成相关的产业集群,整体提升黑龙江省科技研发水平。有关专家称,海归企业的网络化、国际化运做模式,使哈市在高新技术及管理水平上与国际接轨。据悉,目前在科研经费、租用场地及子女择校方面,“海归”均可享受众多优惠政策。为吸引更多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回哈工作,哈尔滨市还将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哈尔滨市留学回国人员就业暂行办法》等政策,助力“海归”振翅腾飞,提速冰城经济。(耿新、孙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