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绥化女子被拐他乡十五年 求助媒体重圆故乡梦
2008-09-04 14:40:1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廉宏 朱丹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4日讯(廉宏 记者朱丹钰)15年前的一场偶遇,她被人贩子拐卖到千里之外的异乡;15年来,思乡之痛让她度日如年,夜不能寐;15年后,她求助于媒体,两地记者携手,天堑变通途通向她回家的路……

  黑龙江省绥化电视台晚间新闻记者陈勇每天都要上网浏览各大网站,特别留意和绥化有关信息。7月27号,像往常一样,他打开网页,绥化吧上的一条记者代寻亲人的消息吸引他的目光的注意。

  这条消息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窦东杰发出的,内容是一名绥化女子,现年29岁,十四五岁那年被一在火车上偶遇的一名河南人拐卖到这个省的驻马店市,女子记得自家人姓张,家住绥化明安村的,具体乡镇不详。出于职业的敏感,陈勇立即回了帖子并与发窦东杰通了电话,详细地了解了事情的经过。

  窦东杰回复说,有位女子给我打来电话,她说今年29岁了,家住黑龙江省绥化,具体什么地方记不清了,记得家在明安村,希望记者帮助她找到家,我想,她家是黑龙江绥化的,于是就在绥化吧上发个帖子,在网络上求助。

  了解完事情的原委后,陈勇马上把情况向领导做了汇报,领导决定晚间新闻节目组负责,具体由陈勇和另一名记者刘仲仁负责援助这名家乡的女子寻亲并采访报道。

  媒体倾情,两地牵手苦寻亲

  根据河南方面提供的信息,两位记者开始了调查寻找。可经过几天工作后,记者发现绥化并没有被拐女子所说的明安村,寻找工作一下陷入了僵局。被拐女子的家究竟在哪里呢?是不是由于时间久远或者方言的影响这名女子弄错了家里的地址,或者这名被拐女子的老家是一个与明安村名字读音相似的另一个村子呢?带着这些疑问,他们又到绥化市公安局的户证信息网去查询。

  绥化市公安局民警查完户政信息后说,现在绥化北林区只有一个叫做民安村的地方,没有叫明安村的。民安村就在绥化市北林区的秦家镇。

  那么,民安村是不是被拐女子要找的家呢?这只有得到被拐女子的详细家庭情况后才能得到确认。陈勇和刘仲仁把已经了解到的情况告诉河南电视台的记者,请他们详细了解被拐女子在绥化的具体家庭情况,但对方却传来这样一个令他们失望的消息:他们联系不上被拐女子了。

  此时,为这名妇女寻找亲人的线索断了,而所有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都有一种担心,这名女子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根本就没有这件事。


 

  后来,窦东杰又打过来电话解释说,女子所在的当南县留盆村村委会主任给他打来电话,这名女子是用别人的手机给河南电视台的热线打电话的,打完热线电话之后手机就停机了,随后她到外地打工去了,她自己没有手机。

  就在两地记者的寻亲行动几乎陷入停滞状态时,事情发生了转机。11天后,村主任传来了消息,被拐女子回到村子了。几经周折,窦东杰终于见到了那名向他求助的女子。

  路遇“热心”人,骨肉南北两分离

  这名女子名叫张小丽,今年已经29岁了, 14岁那年从绥化坐火车到辽宁省朝阳县亲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名河南人。没想到这次偶遇竟是一场噩梦的开始。

  当时的花季少女小丽天真无邪,在她的眼里世界一片阳光,对任何人都不设防。这名河南人和她唠家常,当听说小丽要去朝阳时,热情地和她说:“我也路过朝阳,我送你去吧。”

  小丽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名“热情”的河南人把她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还把她关进一个小黑屋里。从此,她和亲人天各一方。

  到达河南后,这个河南人不让小丽吃饱饭,一天半个馍,还不许她睡觉,一喊累,就用皮鞭抽她。

  在人贩子家过了一年的非人生活后,残忍的人贩子将张小丽以5000块钱的价钱卖给了当地一名比张小丽大14岁的名字叫赵新社的当地人。现在,她已经和赵新社有了两个孩子,大女儿已经11岁,小儿子已经9岁了。尽管赵新社一家对年纪青青的她很好,但小丽一直想家。但由于人地生疏,加上年纪小,她不敢逃跑,更不敢到公安机关去寻求帮助。今年,7月份,在外地打工的张小丽看到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一条帮助被拐妇女寻找亲人的新闻,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电视台记者打了电话。

  小丽说,她虽然在绥化出生,但3岁那年母亲就去世了,后来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由于自己年纪小,和她大哥家孩子的年龄差不多,小时候她一直在辽宁的大哥家生活,12岁才回到绥化,因此对绥化的具体住址也弄不太清楚。她的父亲叫张殿臣,有6个哥哥和一个姐姐,自己的原名叫张中英。

  天亦有情,亲人相拥喜团圆

  此刻,在绥化焦急等待的两位记者得知这些消息后立刻来到当地公安部门,通过这里的户籍管理系统,他们发现在北林区秦家镇民安村果然有张殿臣这个人。

  得知15年前走失的女儿找到了,张殿臣禁不住老泪纵横。虽然已经过了15年,但张殿臣依然记得女儿失踪那天的情况。1993年12月16号这天,当时张中英要去在辽宁的哥哥家串门,但考虑到孩子小,张殿臣没有同意张中英的要求。当天,赌气的张中兰英来到邻村的姨家,并在那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从姨家回来的张中英就失踪了。此后,张殿臣一家也通过各种方法找过失踪的女儿,但始终是没有消息。15年来,张殿臣一直和四儿子住在民安村,另外6个孩子因为工作需要家都搬到了外地。张殿臣之所以一直没有搬走,是因为他总是心存一个希望:女儿一定会回来的!他担心有一天女儿回来后找不到自己的家,他执着地在老屋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找到张殿臣一家的消息很快传到千里之外的河南,虽然大家都已经认为眼前的张殿臣就是被拐女子张小丽要找的父亲,但两地记者还是商定用网络视频的方式让张殿臣和张小丽见一下面,对他们的关系做最后的确认。当天下午,被拐卖到河南15年的张小丽和远在绥化的张殿臣通过网络视频见了面。


  “面对面”,泪雨倾盆,模糊了屏幕。15年了,亲人就在眼前。哭泣声中,父女俩开始了15年来的第一次对话。张殿臣:“孩子,你在哪啊?我去接你。”张小丽:“爸,我想你啊!”

  第二天,远在千里之外的张小丽就和丈夫买了火车票踏上了回家的路。

  8月23日晨,绥化的天有些灰蒙蒙的,还飘起了丝丝小雨。女儿要回家了,张殿臣起得很早,从在视频上见到女儿的那天起,他逢人便说:我老姑娘找到了!要去车站接孩子了,他特意换了一件新衣服,他说今天他比过年还要高兴。

  虽然离火车到站的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但张殿臣和在绥化的儿子儿媳早早地就守候在绥化火车站的出站口。而此时就要见到父亲的张小丽心里更是别有一番滋味,虽然一路上有她的丈夫和河南电视台的记者陪她聊天,但她更多的时候是凝望着车窗外。回家,她渴望了15年的梦今天终于成真的吗?

  “爸——”“老姑娘——”

  父女俩抱头痛哭,这声声呼唤,在心里呼唤了15年,感情的洪水此刻倾泄而下,梦里相见多少回,梦醒时分只有泪相伴,而现在分隔15年的骨肉亲人终于相见相拥,这一刻盼了15年啊!

  当年的小姑娘已为人妇,乡音已改,15年见不到女儿的张殿臣早已经满头白发,这一刻,他们结束了15年苦苦的守望。这一刻,没有谁能将他们分开。

  制造这场人间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个将张小丽骗走的人贩子。张小丽已经向河南警方报案,经过警方调查,已经锁定了拐卖张小丽的犯罪嫌疑人是汝南县一个外号叫杨尾巴的人,由于犯罪嫌疑人前些年到外地打工现在不在汝南县居住了,因此河南警方正在全力调查这个人贩子去向,争取早日将他绳之以法。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