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落在南岗区耀景街22号的前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杂草丛生,主楼建筑岌岌可危。
背景新闻
哈尔滨自1905年开埠,随着中东铁路的兴起,哈尔滨作为通向远东地区的重要门户城市,曾侨居了30几个国家的20万侨民,先后有20多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馆、总领馆,形成了约十六七个领事馆建筑,主要分布在南岗区和道里区。时至今日,这些领事馆中有一些在历史的流转中被拆迁或损毁,现存的仅有十一二个,还有相当一部分面临着破落之险。近日,哈市提出了打造“领事馆保护建筑游览线”的近期规划,以现存的10余处领事馆建筑作为资源开辟旅游线。
保护性开发迫在眉睫
东北网9月5日讯 日前,哈尔滨市提出了打造“领事馆保护建筑游览线”的近期规划,以现存的10余处领事馆建筑开辟旅游线。此次规划的领事馆保护建筑游览线,就是以市区内遗留的十余处领事馆老建筑为主体,通过加强建筑保护和完善建筑功能,组织和完善旅游路线,形成全国最长的领事馆建筑博览线路。
近日,记者利用两天的时间,按图索骥对这些领事馆进行踏访。结果让人十分震惊:踏访的12处领事馆,虽然都挂上了保护建筑的牌子,但情况令人担忧。其中,破损严重的有两处,一般破损的有五六处之多。坐落在南岗区耀景街22号的前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园内荒草丛生,主楼建筑岌岌可危,正门上贴着“危险止步”的警示。位于南岗区吉林街52号的原捷克斯洛伐克驻哈尔滨领事馆如今已成民宅,这栋具有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保护建筑也因为缺少相应的管理维护而破落不堪——电线绕墙,门前柱子也被后建的门脸包裹起来。在这里住了30多年的卢大娘说,这栋建筑已经有20多年没有维修过了。
对此,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说,此次要打造领事馆保护建筑游览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现有领事馆建筑多数年久失修,亟待加大保护修缮力度。
“三步走”亟待丰富完善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领事馆保护建筑游览线初步规划将分三步走:加强建筑保护;改善建筑功能;开辟游览线路。为强化历史建筑的印象性,将在道路地图上绘制保护建筑的图案,起到线路引导的作用,形成全国最长的领事馆建筑游览线。
据了解,对于这一规划,哈市文化、旅游部门都很感兴趣,但目前该规划还是一个框架式的规划,仅仅落在纸上。对此,有关人士称,此规划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现在的领事馆建筑多为行政和商业设施,文化宣传职能不突出。要打造旅游线,不仅要对建筑进行保护,还需要进行其功能的转变,赋予其文化功能,并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高级规划师张相汉认为,开辟领事馆旅游线,不但给哈尔滨增添一处建筑景观,更成为哈尔滨展现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在保护这些建筑的基础上,可以将其中的几个领事馆恢复其以前的功能,其他的领事馆可建成博物馆等,如哈尔滨正在建的“中国哈尔滨国际友好博物馆”,就是由原丹麦驻哈领事馆改建的,这样可以让人们在观赏建筑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哈尔滨的历史。
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站长刘云才则建议,哈尔滨领事馆保护建筑游览线是一个宣传哈尔滨历史和文化的线路,应该打造成一条有特色的旅游线,但它不应该孤军作战,应该与哈尔滨的红色旅游等文化游、特色游等联系起来,共同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所长王晶认为,对于旅游业来讲,“四季常青”的旅游是最好的选择,目前哈市冬季旅游热,夏季旅游正在开发当中,可以将领事馆保护建筑游览线作为主题旅游,将其打造为哈市新的“四季常青”的旅游产品。
对于哈尔滨领事馆的重新规划,哈市众多专家都表示极为赞同,并对其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
张相汉认为,哈尔滨打造领事馆保护建筑游览线,有利于提升哈尔滨历史文化品位,突出哈尔滨的历史文化特色;同时还能丰富哈尔滨的旅游产业。他说,当时这些领事馆的设立主要是为了保护所属国的侨民,但也为哈尔滨这座城市带来了多元化的民俗、文化,以及商业贸易资本。这些让哈尔滨在最初的50年城市发展史中,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化都市,所以哈尔滨领事馆在哈尔滨历史上有其特殊的意义。
刘云才说,打造领事馆保护建筑游览线,有利于提高哈尔滨的知名度。他说,哈尔滨领事馆集中体现了哈尔滨丰富多元的建筑文化,其建筑特色在国内可称得上一流。所以应当把领事馆保护好,利用好,让更多的人通过它既了解一段历史,又观赏到一流的建筑文化。
徐苏宁说,保护开发哈尔滨领事馆,就是要为后人留下一笔财富,留下哈尔滨这座城市曾有过的辉煌、丰富多元的文化。他说,城市的历史是由多种标志性元素组成。哈尔滨这座城市兼具的洋气、大气、开放的独特韵味,与城市初期的侨民文化有很大关联,而流传下来的领事馆建筑文化,更是一种无声和凝固的乐章,是这座城市雏形期发展中的标志性元素。所以应当加快哈尔滨领事馆保护开发的步伐,让这些尘封的人类建筑文化宝藏散发出光彩。
王晶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哈尔滨现存的这些领事馆建筑印证着这个城市过去的辉煌,可以作为主题旅游开发的领事馆保护建筑游览线,对体现哈市历史的欧陆风情、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树立国际性城市形象都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哈部分原领事馆列表
领事馆名称 建馆时间 建筑风格 现址用途
原德国领事馆 1910年 文艺复兴 省供销房地产
原丹麦领事馆 1920年 折衷主义 在建国际友好博物馆
原日本总领事馆 1936年 折衷主义 哈铁对外经济公司
原意大利领事馆 1920年 折衷主义 省广电培训中心
原苏联总领事馆 1924 年 俄罗斯建筑风格 闲置
原俄国总领事馆 1909 年 新艺术运动 隶属哈尔滨工业大学
原俄国领事馆 1903年 新艺术运动 龙门大厦贵宾楼
原美国总领事馆 1907年 文艺复兴 哈尔滨银行
原波兰领事馆 1930年 装饰艺术运动 商铺
原英国总领事馆 1928年 古典主义 米兰时尚婚纱摄影
原捷克斯洛伐克驻哈尔滨领事馆 1931年 古典主义 民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