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即将到来,许多制作精美、材质上好的礼品包装物、装饰物,又摆上了各大商场的柜台。可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包装包装物大多属于过度包装,很大一部分还面临着无处回收的尴尬境地。这些过度包装而产生的“豪华垃圾”,正造成人力成本和资源的双重浪费。
节日送礼礼重包装也“重”
中秋节前,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家大型超市,发现许多超市都在醒目的位置开辟了中秋佳节专卖区,而各大商场超市烟酒茶柜台上,也再次出现了不少豪华包装的礼品。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一般情况下高档月饼的大礼盒,里面往往只有八块月饼。这八块月饼被穿上了四件外衣:塑料独立包装后,不是被装入了考究的铁皮盒子,就是被装入一个个漂亮的硬纸盒,再装进一个衬着海绵垫的大礼盒。顾客购买后,大礼盒还要装进一个精美的硬纸手提袋……这盒包装精美的月饼被卖到398元一盒。
记者还注意到,标价高达598元一盒的月饼,其月饼数量也只有小小十块。
在某商场烟酒柜台,记者看到,一瓶标明产地法国的某品牌酒售价为680元,而旁边另外一瓶用大木盒包装的同品牌酒,配上一套精美的公道杯,标价就变成888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场上的保健品、洋酒、食品、茶叶等物品往往采取豪华包装,而里面的实物倒成了配角。
一盒冬虫夏草,总共不过20来根,盒子却足有两包烟那么大,其中,棉花、泡沫塑料、硬卡纸等包装物占去了近一半的空间;一盒鱼翅,就薄薄一层,重量不过十几克,可偏要垫上一层厚泡沫塑料,造成容积庞大的假象……
酒类、保健品、化妆品、高档食品都是过度包装的“重灾区”。“过年过节总得买点礼物送人,不买‘礼盒装’的又觉得拿不出手,”所以很多人明知是花了冤枉钱还是要购买包装高档的礼品。采访中,不少市民都有同感。镶金边的包装当废品都没人要
2日,记者以卖家中的废报纸为由,找来收废品的姜女士。
在废报纸中,记者有意夹着几个保健品、化妆品的包装盒子。当记者寻问这些包装精美的盒子能卖多少钱时,姜女士说,“这只能是当成废旧纸壳卖,价格么,当然比废旧报纸便宜。废旧报纸每公斤0.8元,旧纸盒每公斤0.6元钱。”之后,姜女士又指着两个精美的化妆品盒子说,“这个是木质的,那个是纤维板做的,里面的绸缎、海绵、泡沫塑料废品收购点不收,我们也不要。”
记者表示这么好的盒子,制做成本少说也得好几块钱,卖废品总该值些钱吧。“别说是绸缎包装的盒子,就是紫檀木和镶金箔的礼盒我也都见过,可是废品收购站不收,白送给我们还行,花钱收肯定不要。”姜女士回应。
可当姜女士看到包装盒里有泡沫支撑时,她麻利地把泡沫拆下来,把一个个包装精美的纸盒拆开叠成片状,上称称量。
邻居王师傅告诉记者,春节前,儿子、女婿买回了不少礼物,包装盒都十分精美,不少白酒盒子是木质的,里面瓷瓶上还镀了金。可送到收购废品的手上,人家却说木质的盒、瓷瓶都不回收,只收普通的白酒瓶和易拉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过度包装物既不能二次利用,又没收藏价值,为此大多数市民在处理这些礼品包装盒时都选择了丢弃。
年节是破烂王眼里的“双节”
3日,哈市道里区一食杂店要处理一批包装盒,记者找来收废品的李荣,趁他上门服务的时候,与他攀谈起来。
“我老家在安徽宿州,人多地少,忙活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这些年家乡就陆续有人出来收废品,出来早的早就发了,家里都盖上小楼了,我出来的晚,是跟着表哥前年才出来的,但一年下来咋也比打零工强,挣钱也容易,不算太累。”李荣很健谈。
当记者问他啥时收废品最容易时,李荣嘿嘿地一笑,说道:“大家过节,我们也就跟着过节呗!平时的日子,大家卖的废品都比较少,连几毛钱也计较,可过年过节就不一样了。春节、中秋、“十一”过后都是废品回收的‘节日’,市民家里的废品特别多,我们都能赚点小钱。过几天是中秋,中秋过后还能收上来不少废品。”说到这,李荣的嘴角露出笑容。
据李荣介绍,收废品的人最盼过年过节,尤其是春节,他今年春节初四就从家乡回来收废品。以前,他往往在一个小区里要转悠一两个小时才能遇到一桩生意,但春节过后,只要进到小区吆喝几声,就有居民叫他上楼收废品。而且废品几乎都是装食品纸箱和酒瓶、易拉罐等。
一些住在六七楼的居民,对于废纸箱的数量和重量也都不像平时那么计较。只要象征性地给点钱,居民就会让他将纸箱收走。有一些居民甚至只要求把这些东西搬下楼,给不给钱都可以,出来不过一两个小时就收了几十公斤废品。
李荣说,过节时,每天从垃圾箱里光各种礼品包装盒就能捡到五六十公斤。当记者问他春节过后一天能不能挣上一两百块钱时,李荣笑着不肯回答,只是说生意不错。
李荣说,明年春节他想把老婆孩子接过来,在哈尔滨过年,这样既省了回家的车费还能利用过节期间多收些废品。富人区盛产高档废品
李荣说收废品和其他生意一样,也讲究“地界”。他说,“收废品最好是靠近大企业和大饭店,但大企业和大饭店的人都很精明,有的把废品直接卖到收购站,不给具体管事的一些好处人家也轻易不会把生意给你。”
“废品收购竞争也挺激烈。”李荣说,“中央大街附近、花园街一带、开发区一带生意都挺好,但都欺生,我表哥在这一带收废品七八年了,每次出来干活,我表哥、表嫂、侄子、加上我一家四五口都在附近转悠,亩的就是相互间有个照应。”
据李荣介绍,一般房价贵的地方住的有钱人多,生意也很火。但现在很多封闭小区都有保安,有专门收垃圾的人,有些富人不在乎卖废品的几个钱,一些废品就直接让收垃圾的给拿走了。
李荣说:“好单位的家属区大多在繁华地段,去年中秋过后,他在中央大街附近一家属区里收废品,家家户户扔的东西都差不多,包装精美的水果盒,还有成箱的过期牛奶,一看就是单位发的福利。那段时间,光铁质、纸质月饼盒就收了二三十公斤。”
中秋节过后半个月时间是收购月饼包装的高峰期。李荣介绍说,铁质月饼盒都是马口铁,轻薄易锈,回收价值不高,回收价和纸质的一个价,0.6元一公斤。这些东西虽不像废旧金属那样值钱,但积少成多,数量一大就有不错的效益。“找准好单位的家属区,人家过节福利多,我们也有好收入,大家都开心。”
专家建议:只买对的,不选贵的
中国是一个崇尚礼仪、注重交往的国家,古往今来,送礼之习俗实属人之常情,无可厚非。过去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而现在却变成了不论礼轻礼重,即便是鹅毛,外包装也要“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瑞正对过度包装想象做出这样的评价。
他说,现在送礼都要个体面、大方,“拿得出手”,因此,礼品盒的出现就是顺应了这种需求。但当其变得越来越豪华,越来越贵重,甚至超过了物品的本身价格,其过度包装已经给社会带来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并成为一种畸形消费模式———买的人明明知道花了冤枉钱,还是硬着头皮买;收的人明明知道收下一堆无用的“垃圾”,仍笑纳。
而省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广横则认为,过度包装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方面是因为豪华礼盒尚有市场,有需求自然有供给;另一方面,市场监管绊倒在“度”的门槛上。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限制企业的产品包装,更谈不上相关的政策法规来约束过度包装。因此“过度包装界定难”就造成了目前的监管真空。
他说,目前,社会消费风气偏于虚伪和不实在,消费者必须改变盲目、虚荣的攀比购物风气和消费观,只买对的,不选贵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商家也应该建立良性的、长久的竞争机制,树立良好的社会观念和道德观念,从源头上入手,减少过度包装。只有商家、消费者、监管部门达成共识、齐心协力才能制止过度包装想象的泛滥。链接:
国外对过度包装的控制
韩国:制定《关于产品各种类包装方法的标准》,对包装空间和包装层次(几层包装)都作了明确规定:各种加工食品、酒类、营养保健品、化妆品、洗涤剂、日用杂品、药品等的包装不能超过两层;筒装和瓶装饮料、衬衫和内衣只能有一层包装;饮料、酒类、化妆品(包括芳香剂,不包括香水)、洗涤剂、衬衫和内衣等的包装空间不得超过10%;加工食品和保健营养品的包装空间在15%以内;糖果点心和药品的包装空间不超过20%;文具类和钱包、皮带的包装空间为30%以下;花式蛋糕、玩具和面具等的包装空间不超过35%。
德国:于1991年开始实施《包装条例》。该条例对废弃包装的回收、重新利用及利用比率做了相关规定,并以法律形式强制要求生产商和经销商必须对其产品包装的回收和处理负责。根据条例规定,以膨大包装夸大内装物容量的行为属于欺骗行为,将予以处罚。比如,把纸盒包装里折叠的单瓦楞纸板衬垫安排得极松弛以使纸盒尺寸加大,让人产生错觉等行为,均属欺骗性包装。
法国:大部分商品包装上都印制了由两个首尾相追的弧形箭头构成的绿色圆点标志,意为循环利用。任何商品,只要包装上印有这种“绿点”标志,就表明其生产企业已为将来自己产品废弃包装的回收处理交了费。根据规定,法国企业所缴纳的“绿点”标志使用费允许部分计入商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由于使用费与包装材料的用量挂钩,而产品价格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生产企业均想方设法简化包装和方便回收,从而降低成本,使产品更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