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8日讯 6月26日,117路———哈尔滨最后一条无轨电车线路悄然告退,仅剩的23台无轨电车被报废,随即被从其他线路替换下来的汽车所代替。至此,哈尔滨电车总公司的21条线路700余台车,已经全部换成了汽车,“电车总公司”实质上已经名不副实。
由于无轨电车尚存的线网、电车总公司积极的奔走,以及在当下环保意识提升、油价飙升之际电车突显的优势,让市民一度认为电车很快会再回到我们的生活中,然而两个多月过去了,“大辫子”回归丝毫不见迹象。
线网布局不合理运营不善寻出路
窘境,不只117路一条线路
现在,在117路公滨路的终点站,只剩下一台无轨电车孤零零停放在路边,已经成为117路车的维修站和维修工人的休息室。原来的24辆无轨电车被104车路更换下来的20辆汽车所替代。据117路的副队长苏景石介绍,客运车辆正常的运营寿命是8年,117路最后的24辆电车已经运营了10年,保证不了乘客的安全,早就该报废了。
117路何时能恢复电车,车队所有人心里都没谱。苏副队长说,车队所有人都对电车有深厚感情,开惯了电车的司机起初都不习惯开汽车。我们现在用的汽车是104路为了统一车型,更换下来的车。这些车都是用液化天然气的,以前开电车省事,司机什么都不用管,现在得天天看住水和气。司机们到现在才算适应过来。按使用寿命算,这20台汽车应该还能开个四五年,这期间能不能恢复电车现在谁也说不好。
117路为何最终弃电车而改用了汽车?市电车总公司和117路有关负责人介绍,电车运营不仅要有线网,沿途还要有变电所,将电厂输送出来的交流电变为直流电供电车使用。117路沿途有三个变电所,每个变电所6名工人,再加上维修电网、管理人员等,共有119人为117路一条无轨电车服务,117路不仅要保证车队人员的开支,其余服务人员的费用,还有线网、车辆、变电所等的折旧金全部压在这一条线路身上。117路虽然是国有线路,但一直都是自负盈亏,收入主要来自车票。但是,117线路偏离城市中心,收入少,每年的客流量是700多万人次。加之去年由于修建文昌桥等原因,数度停运。去年117路一年亏损712万元。在营运车辆到了报废期时,电车总公司自身没有能力购车发展,因而改用了汽车。更换汽车后,不必再承担变电所等费用,在目前夏季不用租车库的情况下,117路汽车这一个月的运营收支情况已有了好转。但到了冬季,汽车不像电车,停在马路边“冻”一宿也不会影响次日清晨的运营。汽车在夜间必然要进车库,否则早晨打不着火,到时候的营运状况如何还不好说。
【图片说明】“大辫子”已悄然淡出市民的视线。
“有117路这种窘境的线路在电车总公司不占少数。”据了解,电车总公司拥有线路21条,其中,由于111路无轨电车的线网几年前拆除后一直停运,实际运营线路是20条。但至目前止,其中只有7条线路被电车总公司收回经营权,其余的线路仍然对外承包,独立经营的7条线路中,除107路、104路因线网布局合理,客流量大,经营略有盈余外,118、110、85、117路都是负债累累。112路刚刚收回,效益怎样目前还看不出来。据公司调研,像110路这样的线路,线网布局不合理,沿途客流量小,是必亏无疑的线路。
不挣钱还要还巨债置换所得杯水车薪
遗弃,困境中不得已的选择
哈尔滨市电车总公司的地址虽然是南岗区文明街48号,一些公交车此站的站名也是电车总公司,但文明街路面上找不到电车总公司的大门。这里是大门紧闭的博恩保龄球馆。附近的商家介绍说,原来这块地方是电车总公司的有轨电车场站,后来租给这家保龄球馆,当时生意非常红火,但如今已经关门好几年了。
拐进胡同,方可见电车总公司的牌子。据有关负责人介绍,电车总公司目前的现状确实不容乐观,现在的负债率已近90%,负债经营的电车总公司不挣钱还要还债,企业职工已经累计十几个月没有开工资了。要盘活公司很困难,需要注入大量资金。
据了解,电车总公司作为国有企业,从1958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它的鼎盛时期,一共11条无轨线路,450台铰接式无轨电车,线路总长300多公里,从东大直街到西大直街、从公滨路到友谊路,呈“十字状”遍布市区主干道。沿途共有8个变电所,当时每个变电所都是投资数百万元建造的。1995年以后,由于当时认为电车线网有视觉污染等因素,电车陆续下线,电车换汽车,公司资金不足,便采取合作经营的办法,很多线路都是合作方在经营,致使目前电车公司的21条线路中,只有7条线路收回经营权。而且这7条线路中,只有107路、104路还勉强维持,另外4条都负债经营,其他14条“好线”正在陆续想办法收回。
除了线路,电车总公司曾经有过一些场地。像和兴路附近、公滨路附近等,但由于公司经营困难,陆续被置换出去,换回来的钱对于已经负债累累的电车公司只是杯水车薪。
“电改汽”合作经营方式弊端渐渐显现
自救,能力不足失去好多线路
电车总公司遭遇如此境地,不免让人觉得惋惜。而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国有企业的公共电车总公司从来就没放弃自救。
【图片说明】我市电车的发展轨迹,现在只有存留的图片供市民回忆。
20日,电车总公司将去提取订购的10辆新车,投入112路运营。这是日前将112路经营权收回后,投入的第二批车辆。
“如果电车公司放弃了自身的努力,这个公司早就死了。”电车总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00年前后,电车总公司被迫走上了“电改汽”的道路,由于公司是政策性亏损企业,加之企业自身能力不足,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将大批线路的电车更换成汽车,便向社会融资,对电车总公司的一些线路采取合作经营的方式,由民营企业或个人来出资购车,收取经营效益,但需使用电车总公司的名称,并仍然用电车总公司的职工。这个办法虽然在现在看来让电车总公司失去了很多收益,好多线路至今没能收回,但却避免了电车总公司职工的大批下岗及公司名称的消失。
由于社会资本进入公交经营领域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益,合作经营方式的弊端渐渐显现出来,如早晚客流低谷时期,一些民营企业减少发车班次,乘客要等很久才能乘上一辆车。由于当初的合同是签了8年,一些私营企业看到合同快到期了就对车辆不再维修保养,如112路原来应该配车30台的线路,后期只有10辆运营车辆。
但在线路合作经营的这些年中,电车总公司获得了喘息的时间。这期间,市电车总公司采取清理企业不实资产等措施,经济实力有所回升,从2006年末开始,电车总公司着手进行线路的回收。至目前,已有110、85、117、104、107、118、112路7条线路独自经营。预计至年底,还将收回2—3条线路。线路收回后,电车总公司就将原来合作方的收益也都拿到了自己手中。
国有公交企业走出困境,也是电车回归的希望
改制,路难走但只有一条
所属线路的经营权全部收回是电车总公司目前发展的方向。这是不是意味着电车总公司的前途“透亮”了?这个推断引来电车总公司有关负责人一声长叹:电车总公司历史欠账太多,走出困境谈何容易。
“电车总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养着一大批闲人,给企业经营带来沉重负担。”据介绍,过去电车总公司是好地方,通过关系安排人的事情很多,导致现在企业人多、担子重。最多时,退休的加在岗的一共有7000多人,离休干部就有几十人。除了给他们开工资,包烧费、五险一金等都要负责,每年仅报销包烧费就得五六百万元,这还是因为电车总公司职工的住房面积都很小。加之当初电车改汽车企业融资贷款,每年还贷款还利息,历史包袱沉重。
【图片说明】为了怀念已消失的有轨电车,果戈里大街上特设了辆“仿真车”。
除了国有企业公共电、汽车公司,目前哈尔滨市还有30余家民营线路企业。有的市民疑惑,既然一些民营公交线路是可以挣钱的,为什么拥有多条线路的电车总公司就不能经营好?其实,与民营线路比,除了上述差别,还有在使用公交IC卡前,国有公司还要出售月票等,历史欠债过多。
能否通过改制唤醒企业活力,让企业扭亏为盈?像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市,2003年牡丹江市公交总公司在黑龙江省率先转制为民营的牡丹江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转制之后,他们扭亏为盈,不仅没有减少公益类服务项目,反而大大增加了服务内容,提高了运营质量。目前,牡丹江全市公交车辆1600台左右,线路30多条,管理层人员还不到50人。但对于哈尔滨市公交企业改制,很多交通内部人士都信心不足,“已经张罗好多年,什么结果都没有。”
据了解,黑龙江省自2006年起,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而哈尔滨市交通行业的体制改革,目前进展如何呢?据有关人士介绍,市交通局有10家国有企业涉及改制,目前有6家处于收尾工作,而市电车总公司、汽车公司、轮渡公司、客运总站还没有什么进展。提到原因,该人士表示,一方面,由于公交属于公益性事业,在我国还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其他城市改制后的公交企业走了很多弯路,所以目前仍在摸索中。另外,历史包袱太重。目前,这4家国有企业涉及到改制以后安置的人员达1.5万余人。另外,这几家企业涉及到的债务将近5个亿,这笔资金很难落实。多年来,哈尔滨市公交企业补偿机制不明晰,从公益性的角度,市财政一直都是定额补贴,而不是亏多少补多少的实际补贴,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2004年,哈尔滨市曾研究成立公交集团,合并公共电、汽车两大国有企业,但由于涉及问题太多,迟迟没有结果。目前,哈尔滨市已经制定了改制思路、改制方案,有意采取国有控股,高层参股的模式成立公交集团,但只是初步意见,还没有最终的定论。至于什么时间能够改制成功,还无法确定。
回放
●1958年,哈尔滨市集资400万兴建了哈市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12月31日正式通车,全长6.14公里,配车4台。
●1989年,哈市无轨电车发展到9条线路,营运线路93.7公里。
●1990年,哈尔滨市无轨电车陆续被汽车取代。
●2002年,哈市只剩117路一条无轨电车线路。
●2006年5月,哈市电车总公司投资百万元对117路运营车辆全面改造。
●2008年6月,117路无轨电车全部下线。
“大辫子”
回归的基础
●真正的绿色交通
●留存8个变电所
●电车经营成本低
●电车冬天不怕冻
电车回归的呼声日渐微弱,使用天然气作燃料打造“绿色公交”已有计划。哈尔滨市公交发展是不是将放弃电车,发展天然气公交车?据相关人士介绍,电车的优势是天然气作燃料的汽车比拟不了的,在一些发达国家,公交电车占到了公交车总量的90%。它不但属于真正的绿色交通,在使用上电机启动,冬季不用入库也非常方便,发展电车仍然是公共交通发展的方向。
虽然无轨电车在哈尔滨市销声匿迹,但电车总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电车有回归的基础。如果没有变电所,以现在的地价再买地建变电所就难了,但目前电车总公司还有8个变电所,这些变电所可以为450—500辆无轨电车供电。目前哈尔滨市也还保留着30余公里长的空中电网,电车回归时都可以继续使用。购买电车虽然比汽车贵,一次性投入多,但电车的经营成本低。如果以8年为一个公交车的使用周期,在电车能达到5条线路、150台车的经营规模前提下,平均每台车要比汽车节省成本近40万元。而且哈尔滨市冬季寒冷而漫长,电车不怕冻,停放在路旁冻一晚,早上起车时也打火就着,每年可以节省一大笔暖库支出。基于这些基础,市电车总公司人员盼望,在哈尔滨市松北、群力等新区的建设中,能够规划引进几条噪声小,无尾气,真正的绿色公交电车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