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本网教师节系列报道之一:爱心在家访的万里路上延伸
2008-09-08 16:53:11 来源:东北网  作者:赵海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编者按】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我的老师——一个学生时代经常出现在语文试卷上的作文考题,在第24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东北网记者走近这些有故事的园丁,与网友分享“我的老师”讲台上、课堂外的精彩人生。  

 东北网9月8日讯 题:本网教师节系列报道之一——爱心在家访的两万里路上延伸

   记者 赵海

  魏桂玲老师在上课

  在哪里打工,家就安置在哪里,孩子的上学地点就在哪里,这是农民工子女上学的真实写照。而他们的家,多数是安置在建筑工地的临时工棚、城郊偏远的棚户区、嘈杂喧闹的农贸市场。他们每天忙于生计,很多人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面对这样的学生和家庭,一位普通而又充满爱心的小学教师为了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辍学,15年如一日,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家访的足迹遍布大街小巷、路边摊店,家访行程超过2万里,以一名教师的责任心,抱着“一个都不能放弃”的信念,为农民工孩子倾注了无限的爱心,她就是哈尔滨市延兴小学教师魏桂玲。


魏桂玲老师的班级

  用真诚和耐心不让学生缀学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在魏桂玲老师带的班级里,百分之八十是农民工的孩子,而农民工的工作地点经常的变换。为了忙于生计,多数家长把学校当成了“幼儿园”和“看护班”。在一些农民工家长眼里,魏桂玲不是老师,而是看护孩子的保姆、阿姨,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甚至有的家长打工地点变更后,也将孩子带走不让其上课。然而,魏桂玲没有放弃一个学生,也从不奢求家长能在孩子的学习上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只要把孩子送来上学,就很感谢家长了”魏老师这样说。

  13岁的孙喜旺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他的年龄原本是该上初中了,但现在才上小学四年级。由于父亲打工地点的不固定,上学的四年中,孙喜旺在延兴校多次的转入转出。有一次,孙喜旺好多天不来上课,魏老师给他父亲打电话,结果手机欠费停机。多方打听,终于弄清孩子的下落,被家长带着去工地打工了。听到这个结果,魏桂玲感到很难过,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缀学打工呢?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的学生找回课堂。下班后,一身疲惫的魏老师终于找到了孩子家长在香坊区打工的建筑工地,在一间简陋工棚里见到了孙喜旺。面对突然出现在眼前的老师,孙喜旺惊喜的眼泪夺眶而出。家长却在惊讶之余说:“魏老师,孩子不用去上学了,再大一大,就能和我一起在工地干活了。”孩子家长的话深深的刺痛了魏老师的心。“孩子以后干什么,我管不着,但是现在得和我回学校上学。”

  “他不上学了!在工地还能混口饭吃。如果上学家里没人管,谁供他吃饭?”

  “只要你让他上学,我来供!”

  魏老师对孩子的关爱与执著感动了家长。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她每天上学都要从家里给孙喜旺带饭,直到孩子父亲从工地回来。在学年的单项测试中,孙喜旺以两项满分的成绩获得了两枚红花。当家长看到儿子的成绩时难以置信,孩子的进步使家长转变了错误的观念,濒临辍学的孩子又重新返回了校园。


“淘小子”李炳林写的书法作品

  爱心和鼓励让“淘小子”变“书法家”

  “淘小子”李炳林是个让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从外校转来当天,家长就给魏老师摊了牌,“摊上这个孩子真没办法,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告状的电话一直不断,电话一响,我心都颤抖。”家长焦虑而无奈地说。

  李炳林果然顽劣得让人头疼,他欺负同学,在墙壁上乱画,破坏桌椅。课堂上做怪动作、搞恶作剧,使课堂混乱不堪,科任老师告状不断,全班56名学生,55名家长联名要求把这个孩子转到别的班级。魏老师陷入深深的思考,李炳林是一个没有养成好习惯的孩子,他不缺少大声斥责,缺的是大家对他的耐心、宽容与爱心。为了帮助李炳林,魏老师经常在上科任课时站在教室门外陪着李炳林上课。魏老师用眼神、手势来提醒着他,并且表扬他的每一点进步,呵护着他日渐形成的自尊心。在魏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下,李炳林悄然的改变着。半年后,他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听课,下课时同学也愿意与他接近了。他不但被选为学校武术队成员,还在哈尔滨市硬笔书法大赛中获了奖。在校园里组织的学生字画义卖中,他把自己的书法作品卖给了校长王丹,王校长珍藏了这位由“淘气大王”转变成“书法家”的杰作。“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希望,既然是我的学生,就不能让他掉队。”魏桂玲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她的承诺。


魏桂玲老师在授课 

  一个也不能放弃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

  “一个也不能放弃”是魏桂玲坚持的信念,她把全部心血倾注在自己的学生身上,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里雨里,魏桂玲的家访从未间断过。在她在从教的十五年间,棚户区、建筑工地、农贸市场成了魏桂玲常去家访的地方。因多数学生家庭住的比较偏远,为了安全,魏桂玲结婚前由父母陪同家访,结婚后由丈夫陪同家访,她孩子上小学后,又由儿子陪着他到学生们家中走访,目前,魏桂玲家访的行程超过2万里,这是南岗区教育局的统计结果。魏桂玲每次家访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即使将来孩子砌砖、卖菜,也要做同行业中出类拔萃、令人敬佩的人,不要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温家宝总理曾这样说过:“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孩子,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从魏桂玲老师的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师德的崇高,她把无私的爱和心血全部倾注在学生身上。魏桂玲的孩子在自己的作文里这样写道:我最崇拜的人是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是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可她在学生们的眼中却是最称职的好老师。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昭